2022《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资料.docx
上传人:是你****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资料.docx

2022《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资料.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9?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资料【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教学重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1、导入: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有一次记起那场战争。〔课件展示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了解课文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创设情景,催发学生的情感。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2、反应自学情况: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荣耀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哀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从整体把握文本,初步感知,了解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局部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⑴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哀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⑵lsquo;岸英!岸英!rsquo;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哀欲绝。⑶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①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哀,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指导学生朗读,评议。②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哀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⑷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①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②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哀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⑸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①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②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读中想象,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