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9.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3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和地位(二)教学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三)、教学重、难点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找到快乐。1、参与式学习法:学生从练中学,在学中用.通过设置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实践,并从中品味在活动中的乐趣。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形式完成多种活动,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与能力。四、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开发和利用课本、生活实际及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单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获取、处理和使用相关信息。复习并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10min)学生演示他们制作的生态瓶,交流生态瓶的制作过程,说明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由此复习旧课:组成生态系统需要有哪些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又是什么?(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师小结学生的答案,根据凯巴森林的情况,解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内容。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为何这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稳定,过渡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知识点的讲解。①演示并解释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逐步演示植被、黑尾鹿、肉食动物的出现,指明三者出现的时间先后,以及数量上的关系。说明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主要原因。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②运用凯巴森林的“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的相关分析过程,引导学生阅读书本84页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内容,分析写出其中存在的食物链,对图23-1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的进行解读。③探究: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稳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请两组学生代表在黑板上贴出所设计的食物链,并说明数量关系及设计的理由。再请其它学生对所贴出来的食物链分析,如何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由凯巴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中得出结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时让学生结合所做的生态瓶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的生态瓶没能够维持稳定,是因为不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即在数量关系和能量的正常流动方面存在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4页,有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通过设问“生态系统能够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各种生物维持的一定数量比例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那么它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不是没有任何限度的?”引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分析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火山爆发当外力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如上述的火山爆发、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通过提问:还有没有其它因素能够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合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第2、3个问题,指出人为因素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而且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滇池河流污染在此处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荒漠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希望大家有主人翁的意识,为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外来物种的入侵导入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缺少干旱C自动调节能力D食物链破坏板书设计本课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生命科学与环境的知识、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④教学过程中问题串的出现,给一节有限的课堂时间和分秒必争的课堂教学,组织了学习的线索。本节课的问题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思考就能回答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