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国际服务贸易动因一个区分不同贸易模式的新研.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比较优势与国际服务贸易动因一个区分不同贸易模式的新研.doc

比较优势与国际服务贸易动因一个区分不同贸易模式的新研.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较优势与国际服务贸易动因一个区分不同贸易模式的新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凡宁RichardD.Vine在卡卡巴德MarioA.Kakabadse的《国际服务贸易90年代自由化展望》①一书的序言中如此说道服务业是如此分散、难以界定和少量出口甚至被认为是不可贸易品以至于长期游离于国际经济活动的认真研究与分析之外。这说明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尤其是解释其内在动因的理论是没有被重视过的。大家知道古典经济理论对于服务生产是不屑一顾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虽然已不排斥服务而且不区分货物产品与服务产品了但它实际上是把服务看成非贸易品它的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是在一个封闭经济状态中不区分货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与交换的。而在开放经济理论中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建立在所谓可贸易的货物商品的国与国之间流通的基础上的。所以服务在经济开放中的跨国交易即国际服务贸易的理论还是空缺的。然而国际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经济实践已不允许这种理论空缺。两个选项在国际服务贸易的理论认识中被提了出来一是惯性地或延伸地使用现有比较成本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动因二是根据正在深入研究的服务经济理论针对服务产品的特征探寻国际服务贸易的动因。如果说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否适用于解释国际服务贸易动因是一个已比较热门且还争论未休的话题的话那么本文的贡献是做一个前人还未做过的研究即区分不同的服务贸易模式来讨论国际服务贸易的动因。因为不同模式的国际服务贸易可能有不同的动因。如果说国际货物贸易只有一种模式即不管是什么部门的货物商品输往境内境外销售即为进出口即国际贸易的话那么国际服务贸易却有四种模式。《服务贸易总协定》归纳了这四种形式的国际服务贸易模式即跨境交付cross-bordersupply、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和自然人流动presenceofnaturalpersons。在讨论与研究国际服务贸易动因时不能笼统地不区分国际服务贸易的具体模式来判定比较成本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所以本文将按上述四种模式的重要性、典型性与贸易量情况来分析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三种国际服务贸易模式的动因忽略不计自然人流动模式的贸易动因。二、比较成本理论和服务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由于国际收支统计BOP口径内的跨境交付与境外消费是典型的或狭义的服务贸易笔者将它们放在比较成本理论下讨论这一贸易理论的适用性问题而将商业存在这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服务贸易模式放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去讨论。由于没有专门研究国际服务贸易动因的理论传统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被一些国际经济学家惯性地直接用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动因。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著名的比较成本说其要旨是对于两种商品即使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在贸易前两国之间的价格比例有所不同两国都会有一种比较优势都可以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这就是说当两国的比较成本存在差异两国将各自专业化地生产所占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相互交换各自的所需产品均可获得贸易利益与收入最大化。李嘉图的理论创立一百年之后瑞典经济学家厄里·赫克歇尔EliHecksher与伯蒂尔·俄林BertilOhlin提出要素禀赋论H-O理论。其核心思想在于用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从而要素价格差异再进而是产品价格差异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对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与发展。基本观点是一国出口的商品是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要素的商品而进口的商品是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要素的商品。这表明贸易的比较优势源于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从而价格差异。因此两个理论都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关于比较成本理论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在适用论者中有的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货物贸易也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有的认为作为一个简单思想比较优势理论是普遍有效的还有的认为尽管服务与商品有着显著差别但比较优势的强有力的逻辑超越了这些差别也有一些国际经济学家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加以延伸用相应的逻辑和概念来阐述国际服务贸易以图实现货物贸易理论与服务贸易理论的对接最终还是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框架中肯定它对国际服务贸易动因解释的适用性。主张适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库伯。而反适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菲科特克蒂。反适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比较成本理论不适用于说明国际服务贸易的动因因为同货物相比服务产品有着使传统贸易理论不足以解释它的国际间交换的特征。当然这些特征构成服务的所谓“非贸易品”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服务产品的不可运输性。直到已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国际经济学界并没有就国际服务贸易动因形成像当初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那样的共识。在讨论比较成本理论能否解释国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