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洮南四小:姜秀玲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作为老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如何塑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我们每天都在思索的问题。今天,我就班级管理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一、以“亲”为主,以“勤”为辅。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联系、勤谈心。勤观察:学生升入了六年级,有些学生的思想波动较大,所以,不论上课或下课,我总是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勤动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别样的世界。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不同,如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是我们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勤动手:在每天的具体工作中,当学生有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总是身体力行,帮助他们做好每一件事情,让他们从不会到会;勤联系:当学生取得进步或有异常表现时,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谈心和教育外,还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不仅和家长相互沟通孩子的表现,还和家长一起探讨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教育好孩子;勤谈心: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坚持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二、关注每一个孩子,用爱呵护每一颗心灵。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作为老师,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打开一扇扇心灵的窗户,才能塑造他们美好的灵魂。四年级时,我班转来了一名叫杨琢的男孩,他整天沉默寡言,眼神时常是呆滞、惶惑的,总是一个人闷闷地坐在第一组的最前边。课上,他的眼睛经常盯着某一点发愣,很少集中精力听课,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在课堂上他极少发言,别人课上讨论问题的时候,他常常呆呆地看着别人,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偶而,他想要回答问题时,又紧张得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时常引来同学的哄笑。再加上他各科的家庭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在同学们心中,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真的是天生如此吗?”我心生恻隐,孩子这样下去,心理不是被扭曲了吗?后来,从我和家长的沟通中,我才知道他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他,父亲又结婚了,孩子一直在外边住宿,就形成了胆怯、孤僻的性格。得知这些后,我的心情异常沉重,为孩子的不幸遭遇而难过。我决定尽自己所能,用爱改变孩子的状况,给予他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尊重。于是,课下我总是抽出时间,拉着他的手,和他聊天、同他玩耍……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课上讨论问题时,我经常会走到他面前,轻声询问他:“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能谈谈自己的理解吗?”开始,他默不作声,慢慢地,他开口讲话了。有时会很腼腆地告诉我说:“没什么问题或者还没考虑好呢……”我很尊重他,总是说:“没关系,想好了跟我说一声。”慢慢地我和他结成讨论小组,和他交流时,我让他先思考,再不紧不慢地说,说到精彩的地方,我就鼓励他再说一遍,练熟了,才让他在全班交流中发言,我再恰到好处的引导其他同学对他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他自己感觉确实讲的比较好,别人的鼓励不是施舍,他也由衷地感到欣慰,找到了自尊。为继续培养他的自信心。在学校里,我经常请他帮助我为班集体做一些小事。每次我交给他的事,他总是千方百计把事办好,例如:帮老师拿作业本,为班集体开门,担当小组长收作业……他工作起来认真又负责,热情极高。就这样,时间慢慢地过去,他也在悄悄地改变。他变的活泼、开朗了许多,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我想这就是爱的教育作用吧!三、捕捉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上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一次在学生做值日时,我发现我班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姚春龙做起值日来认认真真,只见他把楼道擦得干干净净,那样子谁见了都会感到特别可爱。我见此情形,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做事认真负责,并让他做班级的值日生组长,从此,姚春龙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不仅做值日认真负责,在学习上的变化也很大,特别是他的家庭作业,自此之后,从没有不完成的时候,我真切地看到孩子在努力,在进步。现在,虽然和优秀的孩子相比,他仍有差距,但我仍每天都放大他的优点,肯定他的进步,帮他树立找回自信。有人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管是谁,哪怕只是进步了一点点,我都会放大他的优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时时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对他们的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