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的一点体会.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的一点体会.doc

读《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的一点体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的一点体会文峰学校张新良4月参加全员读书活动时细读了《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一书,感触很深,现将读书的一点体会梳理成文。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社会对小孩的要求与期盼也越来越高。到目前为止,家长、老师、社会对教育的评价还是“分数、升学率”占主导地位。央视5月17日的“新闻1+1”报道北京、南京等地的各类“小升初、初升高”辅导培训班,每年中考、高考结束后媒体宣传“重点率”、“状元榜”就是最好的证明。“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做法误导和逼迫老师纯粹为学生分数和名次而教,从而导致他们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漠视其他教学方法和教育的其他方面,如平等对待学生、师生互动、班级管理等。在某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老师之间拒绝交流教学经验、严密保守教学方法、争抢教学时间、独享教学资源等不正常现象,加剧了老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削弱了老师群体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态度,影响了学校的和谐氛围。“以分数论英雄”的极端评价做法也误导和逼近学校领导纯粹为学生和名次而违背教育教学规律,违反《教育法》和《教师法》,对教师层层加码,不惜牺牲教师的健康和休息,使教师疲于奔命,“从鸡叫忙到鬼叫”,出现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忽视了技能、能力、情感等其他目标的评价,家长与老师都在感叹现在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能力一代不如一代,更不用说学生的创新能力了。学生个体差异要求我们的评价也应该因人而异,更重要的是改变陈旧的“人才观”。阅读世界科学史,我们不难发现,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在青少年时期成绩平平,甚至出现过不及格或留级的现象。幸运的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最终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类似爱因斯坦、爱迪生这样的学生,可能因为无法应对狭隘的、片面的学生评价观以及书面的、量化的、死记硬背的评价方法,最终无法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许多杰出的人才也许就此埋没了。4月的《今日象山》报道了象山技工学校的朱振霖同学制造出太阳能电动汽车事例说明职高学生同样也能成为“人才”。我们要确立“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是人才”这样的科学人才观,不能应官阶的高低、财富的多少等来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片面的评价体系不光扼杀学生的身心健康、创新能力等还大量的浪费了社会资源。近几年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是:本科生回炉高职院校。这就是对过去片面评价体系与错误人才观的一种有力反驳。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6月24日“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青少年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我们要改革学生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今后我们该如何评价学生,也就是评什么?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很多知识不可能都在学校学到,另一方面学校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都与时代同步,但学校学到的基本技能却是永恒的。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要注重以下几方面:一、基础知识的评价,二、基本技能的评价,三、创新能力的评价,四、实践能力的评价,这是素质教育的学生评价重心。实践表明,夯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仅是当代教育的使命,而且是每门学科的诉求。实践表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之间呈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又进一步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阶段我们要怎么评价学生呢?我们要“分层评价”,在坚持班级授课的前提下,教师从实际出发,依据学习成绩、智力水平、不同需求、个性差异等,把全班学生划分成若干层次,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希望、要求和目标,通过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的进步。我们要“发展性评价”,学生的智力、心理、生理、情感等都是随着时间向前发展的,不同时段的表现肯定是不相同的,也许上学期数学成绩只有七十分,而这学期的数学成绩达到了八十分,虽然在班级中处于中等,但我们何不认可这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也许他或她学习三角有困难,但代数很好,我们不能认为他或她学不好数学,因此我们的评价也应该是发展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评价也是如此。本质上,各种学生评价方法并无优劣高低之分,只有用途不同之别。这次读书活动中体会最深的是: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分层次、发展性的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