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基因组DNA片断化由于带有粘性末端,产物可以直接与载体连接。二、随机片断化1)4bp的内切酶2.机械切割法1976年H.G.Khorana提出了用化学方法合成基因的设想,并于1979年在science上发表了率先成功地合成大肠杆菌酪氨酸tRNA基因的论文。①保护dNTP的5’端P或3’端-OH(2)合成过程原理与磷酸二酯法一样。只是参加反应的单核苷酸都是在3’端磷酸和5’-OH上都先连接了一个保护基团。固相磷酸三酯合成过程化学合成的DNA片断一般在200bp以内。2.互补延伸连接法1.直接合成基因DNA合成仪将某种生物细胞的整个基因组DNA切割成大小合适的片断,并将所有这些片断都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引入相应的宿主细胞中保存和扩增。理论上讲,这些重组载体上带有了该生物体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文库。(2)目前常用的载体断点完全随机,片断长度合适于载体连接。不能用一般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2)载体与基因组DNA大片段的连接各种酶的接头可以向公司定做或购买。4.基因组文库的大小1.cDNA(1)不含内含子序列。(2)可以在细菌中直接表达。(3)包含了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4)比DNA文库小的多,容易构建。分离mRNA用商业化的OligodT纤维柱。反转录酶用碱处理或用RNaseH降解mRNA-DNA杂交分子中的mRNA。这种酶能识别mRNA-cDNA杂交分子中的mRNA,并将其降解成许多小片断。在双链cDNA末端接上人工接头,即可与载体连接,转入受体菌。或借助末端转移酶给载体和双链cDNA的3’端分别加上几个C或G,成为粘性末端。6.cDNA文库的大小三、文库的查询(screening)第四节目的基因的分离和扩增纤维柱2.mRNA消解杂交A3.mRNA差异显示PCR(DDRT-PCR)(2)12种锚定引物(3)5’端的随即引物(4)随机引物与锚定引物成对扩增(5)随机-锚定引物PCR的产物电泳比较二、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1)提取基因组totalRNA克隆外源基因我劝一个草率结婚的朋友离婚。她平静的告诉我,如果说当初鲁莽结婚是个错误。那么,现在草率离婚是一错再错。这位朋友后来还是离婚了,大家一致认为她的行为很理性。同样的故事正在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身上发生,但是谷歌选择了草率“离婚”。饮鸩止渴由于急于抑制苹果iphone手机翻天覆地的产业冲击,谷歌采取急功近利的粗糙型开放策略。饮鸩止渴的策略一时取得了成果。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通过VerizonWireless、AT&T和SprintNextel三大运营商经销后,谷歌Android手机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量已经超过iPhone。另一家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甚至认为,全球范围内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数量将在2012年超过苹果iPhone。表面繁华的背后,是Android生态系统的一团糟,谷歌正在为自己的粗放型开放策略买单。用户对谷歌手机的态度从开始的好奇、后来的犹豫,变成强烈的批评。“大多Android手机程序都是垃圾,乱七八糟的”,一位手机发烧友迅速投奔了iphone的阵营:“同样的植物人大战僵尸游戏,在谷歌手机和iphone手机上的体验简直没法比”混乱,还是混乱。一切一切的乱象,折射出谷歌已经失去对Android生态系统的控制。这一切的根源,我的判断是开放策略初期过于宽松,导致失去控制权。混乱的生态系统表现在用户手机上,就是应用程序的混乱和粗燥。一错再错为此,谷歌开始采取对策。最近,有国内厂商称新的Android3.0开始关闭应用程序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统一Android界面。这意味着,谷歌将放弃其初始开放策略,开始封闭管理。粗看之下,谷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既然是过度开放导致的错误,那么收紧开放尺度是很自然的逻辑,无懈可击。但我认为,谷歌仓促收紧开放策略仍然是个错误。打个比喻。如果过度开放的政策是草率结婚,那么草率的封闭就是草率离婚。这么判断的原因很简单,谷歌把Android开放出去的那一天,Android已经不属于谷歌。谷歌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以为Android只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对谷歌封闭政策的反应加强了我的判断结论。经济观察报报道,国内第一家生产基于Android平台手机的设计公司创杨通信,近日已经被迫出售。创杨通信负责人给出的出售理由是,“因为不愿意甘当炮灰而选择放弃。”按照目前Android3.0将统一界面的想法,未来的手机市场将出现毫无差异化的产品。这对于企业来说,几乎意味着不可避免的价格战。利润空间的微薄,导致合作伙伴生存环境恶劣。于是大量退出几乎是一种必然。除了为合作伙伴找到新的利益空间,谷歌还将面临开放阵营精神层面的声讨,这对谷歌的挑战会更大。如果说谷歌为了自己竞争的私利利用了开放,赢得了名声。那么,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