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4).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塞腰鼓 (4).doc

安塞腰鼓(4).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排比句、短句等对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2、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激情。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情感价值态度观: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2、品读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三、教具准备:相关课件四、教学方法:投影演示法、讨论法、朗读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播放幻灯片先提问学生两个问题:1、大家看这是什么?(腰鼓)2、你们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里吗?(陕北的安塞县)3、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二、看了刚才的片子?给你的感觉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学生围绕关键词语去谈感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师小结:安塞腰鼓是我国陕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三、导入: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成为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今天我们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2、文体和作者简介: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四、充分诵读,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勾画疑难字词。多媒体展示: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亢奋()晦暗()羁绊()烧灼()冗杂()蓦然()震撼()磅礴()戛然而止()师: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2、教师范读后学生自读,体会意蕴与语气节奏。师:这篇文章和我们学过的《观舞记》很相似,那请同学们根据《观舞记》来划分一下本文的结构层次。5—27表演中(激昂的腰鼓)1—4表演前-----(安静的腰鼓)5—13宏伟的场面14—17雄壮的声响18—22击鼓的后生23—27奇丽的舞姿28—30表演后----(寂静的腰鼓)安塞腰鼓五、赏析课文美点,体会神韵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请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2.学生诵读所勾画的语句。3.请同学们用“我喜欢___,因为___。”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适时总结。4.文章中出现了四次“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安塞腰鼓表演场面壮阔,鼓声沉重,动作有力,高潮迭起,确实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好的艺术不仅以独特的形式感染人,更能以内在的精神打动人。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生:(讨论、明确)“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师:安塞腰鼓表现的就是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安塞人打腰鼓,打的就是这股劲!(板书“生命之劲”)安塞腰鼓之劲表演起来有股能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狠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人活着就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上,工作上,事业上都要有这么一股劲,有劲的生活才是有希望的生活。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下课后大家应多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六.作业设计1.积累本文的好词好句。七.板书设计5—27表演中(激昂的腰鼓)1—4表演前-----(安静的腰鼓)5—13宏伟的场面14—17雄壮的声响18—22击鼓的后生23—27奇丽的舞姿28—30表演后----(寂静的腰鼓)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