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设计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乞巧》教学设计编辑精选.docx

《乞巧》教学设计编辑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乞巧》教学设计第一篇:《乞巧》教学设计《乞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过程与方法在读中体悟诗歌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重点、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诗题1、同学们,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神话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些神话故事的图片,知道名字的就大声喊出来。(出示图片:嫦娥奔(第四声,直往、奔向)月,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牛郎织女)谁能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牛郎织女的故事?(指名答)2、牛郎和织女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人们把这天叫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板书:乞巧)。七夕节是古人和今人都非常喜爱的一个节日。现在,七夕节被称为是中国人的情人节,许多人在这一天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在古代,更是有文人墨客为七夕节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古诗《乞巧》。齐读课题。3、大家看看“乞”是第几声?巧呢?两个第三声的字在一起,第一个第三声的字就要变调,变成第二声,你能读好吗?(指名读,齐读)4、读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乞”字?(指名答,和“气”相比)“乞”是什么意思呢?谁来给它组词?(乞求,乞讨)从中你知道“乞”就是什么意思?(求的意思。)求人就少了点儿骨气,所以和气相比就少了一横,求人弯一下腰表示尊重,你们发现没有,“乞”的最后一笔是什么?(横折弯钩)再举起手,我们一起来书写这个字。5、题目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打开书,看看注释。(指名答)6、请你们快速浏览诗歌,除了题目,你还在哪儿找到乞巧这个词呢?(诗中的第三句)这两个乞巧意思一样吗?我们先打上问号,等一下再来理解。二、知作者,初读1、《乞巧》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板书:唐林杰)。林杰精通书法棋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写诗了,下笔即成章。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是读诗题,知作者。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林杰这位神童走进乞巧节!请同学们自由读几遍诗,读准字音。2、指名读。谁来读给大家听?谁再来读?还有谁再来展示一下?3、范读。刚才几个同学都能把诗读得很流利,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好了。听老师读,试着划出节奏。4、看看大屏幕,你们把节奏划对了吗?自己开口读读,把诗的节奏读好。指名读(1、2)齐读。刚刚两位同学都能有节奏的把诗吟诵出来。你们也来学着他们的样子把诗读得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吧!学诗的第二步是解字词,明诗句。5、现在我们来看看诗歌中的生字。同学们看到第一句诗有两个字变红了,你发现了什么?(同音字)你能区分它们吗?真不错,你能从字形上区分它们。那它们的字义有什么不一样呢?谁还记得刚刚认识乞字的方法?我们再来组词理解词义。(指名答组词)夜宵、元宵,所以“宵”指晚上。九霄云外、云霄,那是哪儿?就是指天空,所以“霄”指天空。三、再读,想象1、学完生字我们再来读诗,多读几遍,读的时候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边读边想象,理解诗意。2、读了这么多遍,会读书的孩子一定有所领悟了。现在告诉我,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随机贴出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哪句诗你知道的?)四、品读,领悟1、刚刚同学们读诗想象画面,大概了解了诗歌的内容。(出示动作图片)传说,牛郎和织女隔着茫茫的银河遥遥相望,只有在一年一度的七夕才能度过鹊桥来相会。诗人林杰在七夕之夜仰望星空,不觉得吟诵出两句诗,引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诗人看到牛郎织女在七夕之时渡过鹊桥相会,心情是怎样的?体会到什么就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指名答1、2、3)3、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以你们各自的心情来读这两句诗,一起来,齐读。4、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板书:天上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又在做什么呢?(乞巧)(板书:人间乞巧)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从哪儿知道的?——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5、人们在向谁乞巧呢?请你们读资料袋上的内容,看你了解到了什么?6、人们用各种方式向织女乞巧,当时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你能用诗句告诉我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儿的“乞巧”是什么意思?(乞取智巧),说明人们在对月乞巧的时候不只是向织女乞心灵手巧,还可以乞自己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7、“家家乞巧望秋月”,读这句诗,看你体会到了什么?(“家家”体会到人很多,“望秋月”对月乞巧。)是啊,每家每户的少女都在对月乞巧,瞧,在小院里,在小河边,在„„还在哪儿?(指名答)在所有能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在乞4什么呢?(指名答)8、这么多的美好愿望,难怪人们穿尽红丝几万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乞巧的人很多,也说明她们的心愿很多。)真的有几万条吗?这里是用了什么修辞?(夸张)我们学过的诗中你还知道哪些用了夸张的修辞。老师这儿收集了两句,一起来读读。还从哪个字你知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