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通今”话朗读.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读古通今”话朗读.doc

“读古通今”话朗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古通今”话朗读我们现在正面对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有着全新的理念和重大的突破。那么新课程是怎样的呢?应该怎样进行?我就《虎门销烟》这一节课,说说我的教学设想。《虎门销烟》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洋人的近两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教学的重点就是抓住场面的描写:1、广州城沸腾;2人们成群结队涌向虎门滩;3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和外国商人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及文武官员面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明确知道吸食鸦片对百姓的祸害,对国家的危害,人民深恶痛绝,从而充分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于是,我这样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谈话导入由于故事发生的历史比较久远,先向学生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鸦片的危害。为了抗击外国的鸦片侵略,我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许多次斗争。“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将洋鬼子的近两万箱鸦片全部销毁,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让学生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小声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可以边读边动手作记号,提出不理解或有价值的问题,并让学生学会归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读来理解: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为什么“沸腾”了?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向虎门滩时的心情;销毁鸦片的烟雾弥漫的壮观场面;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销烟场面后的表现。围绕这些重点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并指名让学生读出课文描写的具体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有感情地读出有关场景的描写:1、广州城沸腾的场景,重点描写老年人、青年人、孩子们这三组代表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民,听到虎门销烟的消息都拍手称快的热闹场面,抓住其语言、动作、神态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各种年龄的特征,配仪动作,读出不同年龄人的不同语气,表达出人们听到当众销毁洋人鸦片的消息后喜悦的心情。鼓励学生看谁读得更好、更有感情、表现得更形象。2、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先写成群结队的百姓浩浩荡荡地从四面八方涌向虎门滩,再写销烟池及林则徐亲临监督销烟的情况,最后写围观群众的表现。教学时让学生分别读出其场景的描写,读出人们庆贺销烟时兴奋、喜悦、激动、自豪的心情;读出围观群众看到壮观的销烟场面十分高兴的样子。3、外国商人看到销烟场面非常震惊,与中国人民形成鲜明的对比,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引导学生读出中国人民不可欺的气势,用蔑视的语气,读出洋鬼子威风扫地的狼狈相。在指导学生读林则徐的讲话时,要神情庄重,语音高亢,要读得义正言辞,体现林则徐的威严。让更多学生扮读林则徐的讲话,感受当时的气氛,展现中国人民的坚强威武气势。整篇课文的教学以读代讲,鼓励、调动学生争读的积极性,读出理解的感情,读出中国人民的气势。对于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多激发学生想读、善读的热情,在读中体会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读是一切的基础,是听、说、写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让我们充分认识“读”的重要性,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乐趣。让我们读“古”也能通“今”!连州镇龙口小学黄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