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二物理知识点.doc

初二物理知识点.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材的精华,必考的要点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的荟萃,考点的归纳拥有本书,让自己梦想飞翔亲爱的同学们:为什么别人的学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别人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这么牢固?难道我们只能羡慕别人吗?一本好书,就能为你成绩的提高助一臂之力。本书的特色在于特意为初学物理的初二学生而准备的齐全的考试复习资料,针对物理基础知识梳理,对考点难点进行剖析。如果你拥有本书,并认真学习,你也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本书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级物理教师根据近几年考试考点整理而成,该资料知识点全面,对所有的重要知识点必须记忆的部分做了全面的总结,清晰明了,而且分类比较好,容易记忆。特别适用于各单元复习与中考全面复习使用。愿同学们梦想成真!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必考知识点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同介质中的声音的速度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气体<V液体<V固体。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S=vt/2。5、人耳的构造: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人耳的构造:6、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7、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骨传导:芬耳聋后听音乐);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双耳效应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9、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响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1(3)音色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声音和音色。声音和音色10、20Hz—10、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1)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11、噪声的含义:11、噪声的含义:(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1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90dB,会破坏听力。13、控制噪声的途径:13、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4、声的利用:14、声的利用:(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利用了回声的原理: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装置,医学上的“B超”(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如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2?<声现象>复习提纲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