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三自”清新县第二小学黄雪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了,它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实行“三自”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理念。“三自”是指自读、自解、自评。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下面我就实例谈谈这“三自”。一、自读自读是遵循语文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代教的原则进行的。自读包括通读和精读。它是自解和自评的基础。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读得熟则不解也自晓其义。要培养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必须走好“读”这一步。首先是通读。它的主要目的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提出不懂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个句子是表示题目意思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通过边读边想,画画圈圈,初步感知了课文,了解了大意。找出了“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这个表题意的句子,提出了“种田人为什么这样傻?”的疑问。为最后揭示“做任何事都不应存侥幸心理”这个寓意做好铺垫。其次是精读。精读贯穿了自解与自评两个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精确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或精湛的语言技巧,在感悟思想内容时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对重点章节语句进行品读的方法。例如《爬天都峰》一课。爸爸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句话自有它的内涵,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它的内在精神,这就要通过精读来完成。教师先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语句。学生兴致勃勃读完,就迫不急待地说开了。一些同学说他们读懂了“我”一开始没有信心,害怕,后来看到老爷爷都去爬就决心登上天都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重点词语“叫人发颤、毫不犹豫、奋力”等;一些同学说他们读懂了老爷爷最后说的话的意思是“我”的勇气鼓舞了他,还有些同学说……。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同学们通过精读课文,品读了课文的重点词句,再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爸爸的话的内涵就呼之欲出。原来它指的不是人为的外在的力量,是指精神上的力量,那种互相鼓舞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学生也体会到“我”和老爷爷他们那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以上是通过精读收到的的效果,学生在读中发展了思维力,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语言,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还学会了摄取信息的方法,对将来的学习影响深远。二、自解自解是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运用工具书或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自己解说课文的有关内容,自己解释有关字词的意思,并对自已不能理解的问题质疑,师生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例如《守株待兔》的第一自然段,学生可以通过工具书或利用已有知识自已解决生字“撞、桩”等,并结合自读,通过了解上下文的联系、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等方式解决自读过程中的疑问。例如:这里为什么要用“撞”呢?用“碰”不行吗?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明白到用“撞”力量强烈,野兔才会死,而用“碰”力量小,可能只会伤。这些是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的,在这里他们的知识积累、各种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将充分得到体现。如果通过他们的通力合作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教师再给予适当引导,以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如“窜”字,学生始终弄不明白它的意思。教师这时点拨――它用“穴”表形,“串”表音,是指兽类受惊吓快速地跑进或跑出洞穴。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明白到字理与字意的内在联系,大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得他们下一环节的学习热情更加饱满。三、自评自评是学生自悟的过程,更是自解的升华。。它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章语句、字词等作欣赏性的评价(即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从而引申出作品的精神所在。这个环节紧扣“以读为本”这一原则,同时更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如《飞机遇险的时候》第三自然段“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面前。”教师提问:这句话哪些词用得好?他体现出周总理怎样的品质?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立刻、摇摆不定、几步跨到”这几个重点词。教师要求他们在读课文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意见,说说这两个词好在什么地方。学生立刻就忙开了,他们边读课文边思考,之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立刻,有些同学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知识,把“立刻”换成“马上”来进行品读比较,说明用“立刻”动作很快、毫不犹豫,而“马上”比较口语化;又如:摇摆不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到当时因为遇到冷气流,飞机失去平衡,所以用“摇摆不定”好,能说明当时情况危险等等。学生通过对词语的分析,还可以对周总理的人格品质进行评析。周总理在生死攸关之际,毫不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