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两种收益确认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摘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传统收益信息的相关性受到质疑。全面收益观的提出,使收益确认建立在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同时兼容了收入费用观,满足了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蟆!竟丶省看呈找嫒媸找媸杖敕延霉圩什赫垡弧⒋呈找嫒啡夏J郊捌淅砺刍≡蚬钩闪舜呈找嫒范ǖ幕@烦杀驹蚓龆耸找娲呈找嫒啡夏J皆从谑杖敕延霉郏唇找媸游杖爰屏康氖粜裕迪衷颉⑴浔仍蚓龆耸找嫒啡虾捅ǜ娴氖庇胂喙爻杀荆òㄕ劬桑┫嗯浔群蟮慕峁0凑帐杖敕延霉郏盏悖冉⌒栽蚴嵌陨鲜鋈咴谟τ弥械男拚U馑奶踉蛞嫒啡系墓丶谟谑杖牒头延玫娜啡稀⒓屏亢团浔龋渥裱南嗷ゲ钩洹⑾嗷ブС郑钩闪艘桓鐾暾氖找嫒啡咸逑怠J抢烦杀驹颉⑹迪衷颉⑴浔仍蚝臀冉⌒栽颉4呈找嫒啡夏J皆从谑芡性鹑喂刍峒颇勘辍5撬孀?.收益确认的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属于计量属性范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的转畴,从其产生至今,会计理论与实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按变,传统收益确认模式存在的缺陷在新的经济环境中逐渐暴历史成本来记录和报告交易仍是未变的会计惯例,其原因是露。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资产的增值不予考虑;按照实现原则人们对可靠、客观信息的偏好。而且按历史成本进行资产的后和配比原则,“未实现”的价值变动得不到确认;在稳健性原则续计量,不考虑价值的变化,减少了工作量,同时增加了可操下,只预计损失,不预计收益。全面收益观采用公允价值为主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多种计量属性,能更好地体现实现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2.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实现原则是何时确认营业收入稳健性原则。的指导原则。根据传统会计惯例,商品销售收入通常应在销售二、全面收益确认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成立时予以确认,并按实际交易价格入账。判断一项交易何时全面收益是指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成立,不仅要考虑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销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包售企业是否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销售企业是括这一期间除业主投资和分配给业主款项之外的一切权益的否仍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还要考虑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变动。用公式表示为:全面收益=净收益+其他全面收益(前者利益是否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否可靠地计量。是已实现收益,传统的会计收益,后者是未实现收益)。因而,这些条件均满足时才能确认收入。全面收益概念是对传统净收益概念的突破,向经济收益概念3.收益确认的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当收入在某一会计迈进了一大步。期间确认时,所有与赚取该收入有关的成本均应在同一期间全面收益理论源于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以资产负债观转为费用,以便与收入配合计算损益。配比原则与实现原则是为主兼容收入费用观,而非完全地否定收入费用观,这体现在不可分割的,收入在实现时确认,相应地要确认与之相配比的全面收益的中间性指标上,如净收益和盈利仍按收入费用观费用,据以计算收益。因此,配比原则强调的是收入与费用之来确定。而从整体来看,全面收益按期末期初净资产的变动来间的因果关系。但有时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明显,实务中通常采确定,两者之间的差额如物价变动及其他事项和情况形成的用合理、系统的方法,将与收入关系不明显的费用分配到各个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确认为其他全面收益。会计期间,将之确认为当期费用。资产负债观的收益确认模式源于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4.收益确认的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的产生和发展,与股份公司的发展有着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应选密切的联系,因为股权分散化使会计信息需求者更偏好具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稳健性原则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会计目标的重心由报告受托责任的运用必然对收益确认产生影响,如按历史成本确认一项资向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转移。产,而拒绝确认持产期间发生的利得。而一旦资产的公允价值1.全面收益与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中越来越跌到历史成本以下,则确认一笔损失,并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受到重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综上所述,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委员会(IASC)等准则制定机构已把公允价值作为基本的计援财会月刊渊综合冤窑园猿窑阴量属性,广泛运用于各项会计准则中。我国新会计准则规范了的基础,也是整个会计系统的基础和起点,实现原则是权责发五种计量属性,即采用以历史成本为主的多种计量属性,肯定生制在收入和利得确认上的具体体现。全面收益的确认突破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了实现原则,是否是对权责发生制的否定呢?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