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禹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doc

禹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禹州市教育科研课题研究2013年度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研究负责人姓名周少华负责人所在单位禹州市火龙镇第三中心小学填表日期2013年12月1日一、问题的提出1、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越来越复杂,再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使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漠视他人生命、自我伤害或轻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家只要翻阅报纸或浏览网页,就会看到许多相关事件的报道:2006年2月10日,一四川自贡市的14岁中学生打游戏被母亲责骂后上吊自杀;2008年11月29日,一初三女生在厦门大学校园内服农药自杀;2009年3月24日,一13岁湖南初一女生跳楼自杀,留遗书称不想再写检讨书……此类事件频发且日渐增多,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教育是应该是能够改变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为什么这些正在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待生命呢?面对上述现象和问题,我开始研究生命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以人的生命为基础的,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离开了学生的生命,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的立论基点在于对“生命”的解读,在对生命原典精神、生命的存在形态以及生命特征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理念,力求“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刘济良著:《生命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但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起起学生轻生的事件却一再提醒我们,现有的教育对学生的生命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引导他们对生命和死亡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因此生命教育在当前情况下是必须而又紧迫的,然而生命教育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困难,首先,我国在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统一的教学计划,而没有规划好整个生命教育的教育体系,就难以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其次,虽然目前国内研究生命教育的文章很多,但是仍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文章大多理论为主,缺乏实证研究作为基础。因此我认为学校要实施生命教育,就有必要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死亡态度和生命认知现状以及对生命教育的需求情况,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对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开始从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和生命教育需求这个角度对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研究。2、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希望在对生命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死亡态度和生命认知现状以及生命教育需求情况,再从中探讨造成此种现状和特点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结论提出一些实施生命教育的操作性建议,从而期望能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现实依据,作为推广生命教育的参考,使理论能运用于教育实践,改善学生的生命观,在养成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的意识的基础上,把认知转化为行为,帮助学生陶冶健全人格、全面发展。(2)研究的意义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因此教育首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正确认识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正确认识了生命,学生才会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也只有正确认识了生命,学生才能进一步去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珍贵和不易,懂得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通过自我完善,获取生命的意义,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曾认真地思考死亡,以为生命可以任意挥霍,就很难体会生命真正的意义。人们总是在发现生命有限时,才会更认真地活。关注死亡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只有了解死才会更珍惜生,当学生开始学会思考死亡的时候,才会懂得思考生命的有限性,才会珍惜当下、善用生命。传统教育忽略了生命意义的探究及体验以及关于死亡的教育,使得一些学生在面临生命中生、离、死、别,特别是在心灵上造成重大冲击事件的时候,悲伤失落的情绪难以平复。但若我们能培养学生健康理性的态度,正确认识死亡,就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失落与哀伤等相关的事件时,有了认知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思考与准备。3、有关概念的界定(1)死亡态度死亡态度指的是人们对死亡现象的不同情绪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包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逃避、威胁、否认、害怕、好奇、关切、接受等各种态度。死亡态度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