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doc

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备课工作,对深入推进有效教学行动,全面加强教学质量建设,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苏教基[2010]24号)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意见》(丹教[2011]135号)和《关于校长(园长)深入教学一线的相关规定》(丹教[2011]136号)文件精神,在调研、总结、提炼学校备课工作成果和反思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备课工作提出以下十条意见,请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建议1.时间保证。建议每天最少一节课的时间用于教师个人独立备课。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要更多地用来学习、思考、钻研。备课时要注明备课时间,使用时间。杜绝不备课就上课或课后补备现象。建议2.理念引领。备课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与终点,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设计。教案上要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要将教案向学案转变。建议3.规范促进。广义的备课是大备课,终生备课,它以学科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狭义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对形成的看得见的教案,要提出明确而清晰的规范要求,教材分析、教学进度、单元分析、课时目标、重难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准备、作业设计、教后反思等,要精心设计和思考。建议4.反思跟进。建议积极撰写教后反思。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对教师的反思要提出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建议5.分层实施。新教师、提高型教师(1—5年教龄)要做到备课规范化,采用纸质备课,写详案,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反思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促进二次备课。胜任型、成熟型教师在规范化基础上放宽要求,可采用电子备课。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详案比例、教后反思可少于新教师。骨干型、能手型教师不做统一要求,但要求形成富有个性的可重复使用、不断完善的详案。教后反思在质量上提出要求。建议6.同伴互助。构建素质高能力强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的实施的基本程序为:分配任务——个人自备——集体研讨——整理修改——定稿备用。坚持每学科每周1次集体备课活动,每周活动总时间不少于2节课,每次集体备课时人人准备,人人交流。每学期每位教师在备课组内,至少承担一次主备教师,完成的集体备课全过程,即“集中研讨、课堂教学、行为跟进”三个环节。要完善资料管理,认真记录研讨的内容及处理措施。建议7.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中,学校可以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备课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研究,组织备课设计比赛等活动。通过组织与备课有关的活动促进教师备课能力的提升。校本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建议8.课堂观察。备课是为了上课,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从课堂来观察备课的有效不失为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建议学校加大课堂教学观摩的力度,可以通过组织带有“备课”视角的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备课技能的提升。建议9.科学管理。通过改进备课要求,落实过程管理,改变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备课管理改革来改进教师的备课行为,为提升教师备课能力提供制度保障。各校需因校制宜,建议采用下列三种方式之一或选用其中几种方式:一是以上课质效评价备课实效,即随堂听课,随堂检测备课、上课实效;二是以上课内容评价备课实效,即课前查阅教师备课(二次备课教案)内容与流程设计,后随堂听课检验教师备课是否与备课内容、流程相对一致;三是以教学课件或教学反思(环节反思、教后总体反思)或直接以检查教案的形式评价备课情况。同时,各校应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备课管理方式,保护并鼓励教师备课及备课形式的创造性和个性。建议10.专家指导。针对教师备课能力构成中的内容,请有关专家(理论研究者或优秀教师)对教师的备课做有针对性的指导。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发挥专家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