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学习教案.ppt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上篇是孔子对众弟子的评述。本篇是孔门(kǒnɡmén)教学篇。记载弟子问先生答,他人问弟子答,弟子问弟子答。本篇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可以从六个方面去理解。一、问仁4章。颜渊、仲弓、司马牛、樊迟四弟子问仁,孔子分别答以“克己复礼”,“敬恕无怨”,“仁者言讱”,“仁者爱人”。二、问政4章。子贡、子张、景公、季康子四人问政,季康子问政两次。孔子分别答以“足食足兵民信之”,“君臣父子之位正”,“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政者正也”。“德风德草之辨”。三、问人格(réngé)修养3章。司马牛问君子,孔子答以“不优不惧”。子张问“士之达”,孔子答以“闻”“达”之区别。子贡问友,孔子答以“忠告善道”,可则友,“不可则止”。四、问道德修养3章。子张问明,孔子答以不行“浸润之谮,肤受之愬”。子张问崇德辨惑,孔子答以“忠信、徙义”为崇德,辨善恶为“辨惑”。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孔子答以“先事后得”为崇德,攻己之恶为“修慝”,克己之忿为“辨惑”。五、孔门弟子答问。卫大夫棘子成向子贡问“文”“质”关系,子贡以“文质兼备”答之。鲁哀公向有若问“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以“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答之。司马牛向子贡问“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答之。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yīrì)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dàbīn),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原文】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④,请事斯语矣⑤。”【注释】①克己:克制自己,指修己。复:实践,实行;复礼:践行礼仪。②天下归仁: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归:归顺,这里作“赞许”讲。③目:具体的条目,纲目。④回:颜回。古人自称用名。不敏:不聪敏,迟钝,笨。⑤事:从事(cóngshì),实行,照着做。斯:这,这些,代词。【语译】颜渊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仪(lǐyí),这就是仁。一旦都能这样做,天下就会归顺于你的仁治,实践仁德全在于自己,难道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细目。”孔子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看,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听,不合于度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度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请允许我照您这些话去做吧。”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使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③,在家无怨④。”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注释】①大宾:贵宾(guìbīn)。②承大祭:承当重大的祭祀典礼。③邦:诸侯管理的国家为“邦”。④家:卿大夫管理的封地为“家”。【语译】仲弓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就像接待贵宾那样恭敬(gōngjìng),役使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那样严肃谨慎。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则无论在诸侯国做事,还是在卿大夫的封地做事,都不会有人怨恨你。”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照您这些话去做吧。”【原文】12.3司马牛问仁①。子曰:“仁者,其言也訒②。”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矣乎③?”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注释】①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宋国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481年。②其言也訒(rèn):他的言谈(yántán)是很谨慎的。訒:难,指话难说出口,这里指说话谨慎。③斯:代词,这,或那。【语译】司马牛问什么叫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谈很谨慎。”司马牛说:“言谈谨慎,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qǐlái)是很困难的,说话能够不谨慎吗?”【原文】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①?”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zàijiā)必闻③。”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zàijiā)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zàijiā)必闻。”【注释】①达:明达,通达,明白事理,通行无碍。②闻:名闻,名望,有声誉。③家:指大夫治理的封邑。【语译】子张问孔子:“士怎样做才可以叫通达了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呢?”子张回答说:“在诸侯的国家任职,一定有名声,在大夫的封地做事,也一定有名声。”孔子说:“这个叫‘闻’,并不是(bùshi)‘达’呀。所谓‘达’,就是品质正直,喜好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