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动物检验检疫技术1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3.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食品毒理学动物检验检疫技术1学习PPT教案.pptx

食品毒理学动物检验检疫技术1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动物检验检疫技术食源性疾病尤其是动物性食品引起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及其原料的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污染。大多数的食源性疾病是由病原生物引起。主要包括:本章将重点介绍检验检疫样品的采集,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方法了解常用的检验检疫技术,如免疫技术,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等。第一节检验检疫样品一、病料采集和运送采集和运送不得当,影响病原菌的分离。采集前了解不同病原菌在动物体的分布情况。取样时应注意:1.对疫病作初步诊断。2.采样器械需提前灭菌,操作时应戴手套、口罩等,进行无菌操作。煮沸消毒:沸水30min,用前酒精擦拭,火焰烧一下3.解剖前检查急性死亡动物解剖前先用显微镜查其血液抹片,检查是否有炭疽杆菌存在。炭疽死亡的动物尸体不能解剖,因为:(1)炭疽是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人可经皮肤局部感染而造成死亡。(2)病死畜体内及其排泄物常含有大量菌体,当尸体处理不当,形成大量有强大生命力的芽孢污染土壤、水源、牧地等则可成为长久的疫源地。证明非炭疽杆菌后,采取有病变脏器或者组织送实验室,证明其病因。4.取材时间要早为了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应尽早取样,尤其是动物内藏病变组织,应在患病牲畜死后立即进行,最好不超过6h。夏季要在动物死亡后2h内采取病料;剖开腹腔后,首先取材料,再作检查,因时间拖长后肠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都可能污染病料。已腐败变质的畜尸不能采取病料。作细菌学培养的则应采用未使用过治疗药物的病畜。5.不同疫病的采样不同样品的采集方法见下页表。6.脓、血液及黏液膜片的制作不同样品的采集方法检验检疫样品检验检疫样品检验检疫样品检验检疫样品检验检疫样品第二节细菌分离与鉴定一、无菌技术二、接种工具三、无菌操作场所四、细菌培养基培养基的分类培养基的分类按成分分: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等。组合培养基又称为合成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如葡萄糖铵盐培养基、淀粉硝酸盐培养基等。半组合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例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五、病料的处理六、细菌的分离方法细菌接种保存方法七、细菌的培养八、细菌的鉴定细菌菌落形态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细菌显微观察细菌染色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结果芽孢染色法枯草芽孢杆菌培养16h染色结果显微镜染色结果观察细菌鉴定生化试验结果细菌鉴定—抗原检测及血清型鉴定细菌鉴定—遗传物质检测细菌鉴定—遗传物质检测细菌鉴定—细菌毒力测定食源性疾病尤其是动物性食品引起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及其原料的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污染。大多数的食源性疾病是由病原生物引起。主要包括:本章将重点介绍检验检疫样品的采集,以及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方法了解常用的检验检疫技术,如免疫技术,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等。第一节检验检疫样品4.取材时间要早为了避免微生物的污染,应尽早取样,尤其是动物内藏病变组织,应在患病牲畜死后立即进行,最好不超过6h。夏季要在动物死亡后2h内采取病料;剖开腹腔后,首先取材料,再作检查,因时间拖长后肠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都可能污染病料。已腐败变质的畜尸不能采取病料。作细菌学培养的则应采用未使用过治疗药物的病畜。5.不同疫病的采样不同样品的采集方法见下页表。6.脓、血液及黏液膜片的制作第二节细菌分离与鉴定培养基的分类细菌显微观察芽孢染色法枯草芽孢杆菌培养16h染色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