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蒸气是一种气体,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2.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3.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如衣服晒干、水洼里的水变干、煮汤的水越煮越少、洗手后变干等。4.北方冬天湿衣服被冻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的特殊现象。5.蒸发在任何温度都会进行,只是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第二课水沸腾了1.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而规定的。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约会扩大1600倍。3.酒精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5.水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汽”和塑料袋中的“小水珠”都不是水蒸气。6.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且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温度下降到0℃及以下时,水就开始结冰了,从液态变成固态。2.水结冰实验中,往碎冰中加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低的温度。3.水结冰实验中,试管外壁会产生一层霜。4.冰是一种固体,它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具有透明,看得见,摸得着,不会流动的特点。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温度上升到0℃及以上时,冰就开始融化了,所以说冰融化的原因是吸收热量、温度上升。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天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3.水是液态的,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5.冰融化成水后,由固态变成液态,体积变小了。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50毫升水能溶解食盐约18克,溶解小苏打约6克,因此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2.在溶解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切不可一次性倒入。3.溶解实验中,杯底出现还未溶解的物质时,可以通过加水或加热的方法,让它们继续溶解。第六课加快溶解1.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研碎等。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是否搅拌、物质颗粒大小等。3.“加快溶解”是一组对比实验,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一样。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要分离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一般需要经历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2.过滤的主要目的是将食盐水和沙子分离;蒸发的主要目的是将食盐和水分离。3.在混合与分离实验中,水起到了转移食盐的作用。4.在蒸发实验中,用到了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搅拌棒等主要仪器,其中石棉网的作用是让蒸发皿受热均匀。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橡皮泥、纸和水的变化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在变化过程中虽然在形状、体积方面发生了变化,但依然是原来的物质。2.物质在溶解、过滤、蒸发、沸腾、结冰、融化等实验中发生的变化,只是形状、体积方面发生了变化,但依然是同一物质。3.温度计中液注的热胀冷缩和橡皮泥的变化是一样的,变化前后都是同一物质。第二单元第一课感受空气1.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2.空气很轻,会流动,容易泄露。3.空气能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4.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第二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水、沙子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2.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可以将纸团放入玻璃杯底部,倒扣着按入水槽中,如果看到纸团不湿,就说明空气占据空间。3.空气可以赶走占据杯子空间的水,水也可以赶走占据杯子空间的空气,空气和水在空间占据上可以相互转换。第三课压缩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即空气可以被压缩或扩张。2.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3.按压注射器里的水和空气,发现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以变化,水占据空间大小不会变化。4.生活中,如打气筒、篮球、喷雾器、喷气式钉枪等均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第四课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2.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3.实验室里用的天平一般是托盘天平,被称量的物体放在左侧的托盘里。4.我们可以用简易天平来称量空气的质量,皮球里面打入的空气越多,里面的空气微粒越多,质量就越大。第五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与同体积的回形针、红豆、棉签相比,空气质量很轻。2.虽然空气很轻,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