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保报销比例.docx
上传人:一条****ee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上海市医保报销比例.docx

上海市医保报销比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海市医保报销比例上海市医保报销比例上海市医保报销比例是怎么个情况?以下是聘才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上海市医保报销比例从2016年元旦起,上海医保个人缴费标准按照年龄等分为四档。个人缴费标准按年龄分四档人群分类总筹资标准其中:个人缴费标准财政补助标准70岁以上人员3800340346060-69岁人员500330019-59岁人员25006801820中小学生和婴幼儿900100800上海基本医疗保险类型十分多样化,参保人群分类也多,因此有很多小伙伴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报销标准和范围!今天姚怪我吐血总结了各个人群的医保政策,大伙儿赶紧一起来对号入座,看看你的报销标准和范围吧!具体报销标准和范围,通过不同人员分为四类:在职员工、退休人员、在职员工和退休人员之外、大学生。在职员工怎么报在职职工门急诊在职职工每个月工资的2%(单位11%)缴纳医保。看门急诊时,需要先用掉当年医疗保险计入的金额,用掉后进入自负段,自负金额为1500元。当我们自负金额超出1500元以后的费用,部分是可以享受报销的。报销比例根据病人年龄以及看病医院等级不同,分别为50%到75%不等。具体参见下表:类别门急诊医疗费用账户段自负段(元)共负段医院医保(%)个人(%)44岁以下用完个人账户当年计入金额1500一级6535二级6040三级505045岁至退休一级7525二级7030三级6040自负段标准部分的医疗费用以及共付段由医保基金支付后其余部分的医疗费用,如个人医疗账户有历年结余资金的,先由历年结余资金支付,不足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在职职工住院如果需要住院治疗的话,只要交了医疗保险,大部分医药费可以由医疗保险承担的。首先我们自己需要先出1500元的起付线费用。超过起付线的费用可以由医疗保险按比例报销。如果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部分,还可以由附加基金按比例支付。具体见下表:住院医疗费用起付线共负段1共负段2最高支付限额以下,起付线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标准(元)以下部分医保(%)个人(%)标准(元)医保(%)个人(%)1500个人自负8515390000802020(备注:自负段标准部分的医疗费用,以及共付段由医保基金支付后其余部分的医疗费用,如个人医疗账户有历年结余资金的,先由历年结余资金支付,不足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退休人员怎么报退休人员门急诊退休前只要交纳15年职工医保,退休后就能终身享受医保,而且个人不用缴费。退休人员的门急诊医疗保险待遇明显比在职员工好很多。年纪大了,跑医院可能比以前频繁了,好在国家考虑周到,待遇比在职时要好。具体如下:类别门急诊医疗费用账户段自负段(元)共负段医院医保(%)个人(%)退休至69岁用完个人账户当年计入金额700一级8020二级7525三级703070岁以上、原退休“中一”人员一级8515二级8020三级7525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300一级9010二级8515三级8020注:原退休“中一”人员是指在1955年12月31日前出生、2000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并于2001年1月1日后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退休人员住院退休人员住院治疗超过起付线标准的,自己只需要支付8%,绝大多数都是由国家给您买单,具体分配比例如下:类别住院医疗费用起付线共负段1共负段2最高支付限额以下,起付线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标准以下部分医保个人标准医保个人退休至69岁1200元个人自负92%8%390000元80%20%70岁以上、原退休“中一”人员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700元注:原退休“中一”人员是指在1955年12月31日前出生、2000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并于2001年1月1日后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之外怎么报本市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建立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6年,本市城乡居民可以享受门急诊和住院医保待遇。具体如下:城乡居民门急诊人员类别年起付标准报销比例70周岁以上的人员300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65%55%50%60周岁以上、不满70周岁的人员300超过18周岁、不满60周岁的人员500中小学生和婴幼儿300城乡居民住院人员类别年起付标准(元)报销比例60周岁以上人员、以及城镇重残人员一级医疗机构50一级医疗机构90%二级医疗机构100二级医疗机构80%三级医疗机构300三级医疗机构70%60周岁以下人员一级医疗机构50一级医疗机构80%二级医疗机构100二级医疗机构75%三级医疗机构300三级医疗机构60%(备注:村卫生室就医不设起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