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镜岩生物化学9糖代谢1考研必备学生物化学必备.pptx
上传人:骑着****猪猪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101 大小:18.2MB 金币:2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王镜岩生物化学9糖代谢1考研必备学生物化学必备.pptx

王镜岩生物化学9糖代谢1考研必备学生物化学必备.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2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糖酵解作用的研究历史30年代Embden和Meyerhof对糖的无氧分解进行深入研究,基本搞清了无氧分解的途径,故这一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rhof途径。二、糖酵解过程概述四、糖酵解第一阶段的反应机制(一)葡萄糖的磷酸化葡萄糖-6-磷酸的代谢途径(二)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形成果糖-6-磷酸(三)果糖-6-磷酸形成果糖-1,6-二磷酸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ATP是别构抑制剂,F-2,6-BP是别构激活剂。两次磷酸化使葡萄糖转化为反应活性很高的F-1,6-BP,有利于随后的分解反应。(四)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23970=-8.314310lnKK=10-4FBPDHAP+G3P1-XXX若FBP为:1mol/L10-4=X2/(1X)X=10-2若FBP为:10-5mol/L10-4=X2/(10-5X)X=0.9210-5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的反应机制(五)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五、酵解第二阶段放能阶段的反应机制(一)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砷酸化合物迅速分解,不能生成ATP(二)1,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高能磷酸基团形成ATP(三)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四)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Amechanismforthepyruvatekinasereaction:(a)awaterontheMg2+ioncoordinatedtoADPisreplacedbythephosphorylgroupofPEP;(b)Mg2+dissociatesfromtheα-PofADP;(c)thephosphorylgroupistransferred;and(d)theenolateofpyruvateisprotonated.六、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ATP的生成数七、丙酮酸的去路和NAD+的再生/九、其他六碳糖进入糖酵解途径半乳糖的代谢途径反应的乒乓动力学机制甘油分解的途径基本要求1.熟悉糖酵解作用的研究历史。2.掌握糖酵解过程的概况。(重点)3.熟悉糖酵解作用的反应过程。(难点)4.掌握糖酵解过程的能量计算。(重点)5.掌握丙酮酸的去路。(重点)6.掌握糖酵解作用的调节。(重点)7.熟悉其他六碳糖进入糖酵解的途径。柠檬酸循环一、柠檬酸循环概貌又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TCA),或Krebs循环,是物质代谢的枢纽。/二、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形成乙酰-CoA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的反应步骤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结构12个丙酮酸脱氢酶二聚体(PDH,E1,黄色)构成立方体,8个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三聚体(TA,E2,粉色)构成另一个立方体,6个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二聚体(DLD,E3,蓝色)与上述两个立方体相互嵌合,构成一个由60个亚基组成的复杂的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控E1被磷酸化活力降低,脱磷酸活力增高,乙酰-CoA竞争性抑制E2,NADH竞争性抑制E3。亚砷酸盐及有机砷化合物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是使还原型硫辛酰胺形成无催化能力的砷化物。同样的机制还可抑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三、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一)草酰乙酸(oxaloacetate)与乙酰-CoA缩合(condense)形成柠檬酸(二)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乌头酸酶的铁-硫串在反应中的作用(三)异柠檬酸氧化形成α-酮戊二酸(四)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形成琥珀酰-CoASuccinyl-CoASynthetasefromE.coli(六)琥珀酸脱氢形成延胡索酸(七)延胡索酸水合形成L-苹果酸(八)L-苹果酸脱氢形成草酰乙酸脱氢酶的作用乙酰-CoA碳原子在柠檬酸循环中的命运/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柠檬酸循环有4个脱氢步骤,其中3对电子经NADH传递给氧,每对电子产生2.5个ATP,一对电子经FADH2传递给氧,产生1.5个ATP,柠檬酸循环本身产生1个ATP,每次循环产生7.5+1.5+1=10个ATP.过去的计算是9+2+1=12个ATP.五、柠檬酸循环的调控六.乙醛酸途径苹果酸合成酶的反应//柠檬酸循环中间产物的补充八、柠檬酸循环的发现历史1937年HansKrebs提出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其主要的依据有:Krebs于1932年发现乙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酰乙酸可以促进组织匀浆或切片的氧化作用;AlbertSzent-Gyoryi发现少量的四碳二羧酸可以加快糖类氧化反应的速度,提出可能存在一个酶促的系列反应。他还发现了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CarlM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