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软件工程视角看协同软件、人力软件与业务软件通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构建组织中的战略架构,以及组织信息化的战略架构,我们看到这种思维模式从一个宏观和大势的层面构建了组织中协同软件的位置。如果要更进一步揭示协同软件与人力软件、业务软件的关系,展示其中的细节与微妙之处,则需要发挥西方逻辑思维的特点,用软件工程的思维语言来进一步阐述组织信息化的战略架构。借用UML语言,组织信息化的战略架构还可以立为图2的“象”。图2协同软件战略架构图对此架构,做如下解释:(1)协同软件与人力软件图2中按UML的符号语言,将协同软件与人力软件间描述为一种“泛化关系”。也就是说,人力软件继承协同软件的全部描述,但又有自己的个性。具体为:1)人力软件对协同软件的继承关系。组织中人与他人、与业务的各种协同活动,最终都会沉淀到所有个体身上,成为影响和改造其内在“成熟度”与“有序度”的外部动力。如果没有协同,人在组织中的社会关系就不会实现、“社会化进程”就不会发生。如果将人的个体行为拆分为详细类别,就可以将它们与组织中的各种协同活动逐一对应起来,由此就将解决个体与组织的融入问题。因此协同为个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亚文化圈层,使得组织中的个体行为不必通过大的社会系统就可以得到改善。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个组织中如鱼得水的人,到了另一个组织中可能会变得无所适从。2)人力软件的个性。人力软件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向性”,即对人本身的改造,这是可以不与他人、更不与业务发生关系的,因此也不进入到协同活动之中。(2)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图2中按UML的符号语言,将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间描述为一种“关联关系”。也就是说,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可以双向相关,互通互联。图中的“*”表示关联的可能性为0个或多个,即可以没有关联,也可以有多个关联。具体为:1)双向关联。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即协同软件中的信息可以输入到业务软件中,反之亦然。这体现了这两种软件之间互相配合的关系,也是人参与业务,业务带动人际交往的真实反映。在软件的技术架构中,这种关系是通过功能之间的勾稽与数据的传输来实现的。2)关联的可能性。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之间的关联根据需要而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即便没有关联,也不会影响到彼此的基本功能;关联可能性越多,说明彼此间的配合程度越高,组织信息化整合水平也就越高。(3)人力软件与业务软件人力软件与业务软件间无直接联系。它们以协同软件为纽带。其互动模式为:1)非双向互通模式。如上所述,人力软件与协同软件之间是泛化关系,而非双向联系。所以它们二者之间不会建立一种双向互通的模式。2)单向度模式。从图2中可见,理论上而言,业务软件中的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进入协同软件,并随之被人力软件所继承。但反过来则不成立,人力软件中有些信息不会进入协同软件之中,从而也不会被业务软件所感知。通俗而言,我们要用工作的全部内容来教育和改造员工,但是员工并不一定将他的全部能力用于工作。图2虽然简单,但是所蕴含的三类软件之间的互动关系,确是很丰富的,具有一种高度抽象的灵动之美。软件工程的视角对我们深入认识组织的太极图架构有极大益处。因为毕竟组织中的人和事并非完全二元对立的关系(如阴与阳、天与地),“组织”这个“太极”与宇宙世界的那个“太极”相比要具象很多,为其内部运转设置了诸多的限制条件。而宇宙世界的“太极”则是最高抽象,朱熹曰:“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又云:“太极云者,合天地万物之理而一名之耳。以其无器与形,而天地万物之理,无不在是,故曰,无极而太极;以其具天地万物之理,而无器与形,故曰:太极本无极。”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才是平等、自由、充分交互和感应的。注:文章来自于致远软件(www.seeyon.com),所有内容与观点,供协同研究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