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的电影特征.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电影文学的电影特征.doc

电影文学的电影特征.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影文学的电影特征电影文学以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一直是一个难题。因此从文学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曾有的电影文学形象对于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政治性入史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较早将电影文学入史。此时新中国电影文学只有短短十年多的历史,史家还不能拉开与历史事件的距离对其进行历史规律的归纳,只是在概述中粗略勾勒当时电影文学的历史面貌。其重点分析了四部电影剧本:《赵一曼》《董存瑞》《林则徐》和《老兵新传》。侧重这四部电影剧本不仅是因为它们在当时曾经获奖,影响巨大,重要的是这时的政治意识形态意欲通过文学史书写对受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赵一曼、董存瑞是为新中国诞生奉献了自己生命的革命英雄,林则徐是反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英雄,《老兵新传》中的战长河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劳动英雄。将这些电影剧本入史能训导读者牢记英雄们的不朽业绩,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并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中为绚烂光辉的未来而奋斗。可见,通过对电影文学政治性的经典选择与品析,电影文学入史成为演绎新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寓言化实践。二、文学性的回归新时期至90年代中期,电影文学入史最大特点是侧重文学性的回归,注重文学的审美性,或以文学题材的形式进行分类概括,或将电影文学置于文学流派中进行阐述,注重文学规律的探讨,并适当兼及电影文学的电影特征。在新时期初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等文学史中,电影文学入史的政治意识形态功能有所减退。它们大都将17年的电影文学按照历时性的线索进行梳理,然后分章节介绍夏衍的电影理论和创作实践,并重点赏析一些电影剧本。其中包含了《李时珍》《早春二月》等不是表现革命历史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电影文学剧本。这意味着电影文学入史逐渐摆脱政治教育的功用,开始向文学史自身回归。www.zuzuvod.com向文学史回归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文学史编撰中获得显著成果。一部分文学史著以题材分类对电影文学进行文学史规律探讨。特别是1989年陈涛对电影文学的分类较为科学。其将中国当代电影文学分为两个时段,1949~1976年为上编,第一章是“歌颂革命英雄人物”,史家以现代英雄人物和历史英雄人物两类来阐述;第二章论及“文学名著的改编”,主要论及夏衍改编的《祝福》和谢铁骊改编的《早春二月》。下编1976~1988年的影视文学则分三章进行阐述。其一是写实型影视文学;其二是实验型影视文学;其三是娱乐型影视文学。该部文学史以时段并兼及题材分类进行影视文学阐述,较全面地展示了每一时段电影文学的发展概貌,同时揭示了每一时段每一题材的发展规律。1993年徐国伦、王春荣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将电影文学融汇入文学流派中进行阐述,其将海默的《洞箫横吹》列入“干预生活”文学;将《早春二月》《兵临城下》以及徐怀中的《无情的情人》列入“人性、人道主义”文学;将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列入“反思文学”;将《黄土地》等探索影片列入拟“现代派”文学。这就将电影文学的发展与社会、文学思潮的发展关系演化为同步更进的关系,使电影文学与传统文学联系更加紧密。三、电影性的觉醒经历了政治性和文学性的变迁,9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电影文学注重对电影文学自身特质性的认识。这表现在对电影文学自身规律的全面总结,对电影导演的重视,对电影文学的分析与阐释中注重电影性等方面。(一)全面总结电影文学规律本时期中国当代电影文学发展了半个多世纪,这样的时间长度提供了对电影文学进行更新研究的可能。一方面史家对中国当代电影文学发展的每个阶段的规律性予以探讨,一方面将中国当代电影文学安放在更宏大的背景中予以观照。翁睦瑞在1997年张炯等人编撰的《中国文学通史》中,对中国当代电影文学每个阶段内的变迁予以考察。其指出中国当代电影文学前17年是曲折发展期,十年动乱是空白荒芜期,新时期开始以来是恢复发展期。前17年出现了三起三落。“文革”十年中从1967年到1972年是一个阶段,1973年到1976年又是一个阶段。而自1976年末至1996年又分为前十年和后十年两个阶段。这样,史家不仅对中国当代电影文学的整体规律进行了扒梳,而且对每一细微阶段的特点进行了考察。同时,该部文学史还书写了电影文学理论的规律性发展。重视了新时期电影理论在形式美学、纪实美学和影像造型美学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可见史家非常注重电影文学历时性趋向的梳理,对电影文学的发展流脉勾画了清晰可辨的线索。2003年唐金海、周斌等人编撰的文学史更将中国当代电影文学置放在20世纪的时间长度与中外电影文学互动的空间广度之中予以考察,这样的规律性探索更具有宏观整体意义。首先,该部文学史将20世纪电影文学分为:蹒跚起步、畸形繁荣、首次飞跃、曲折前进、走向成熟、谱写新篇、再次飞跃、重铸辉煌、风雨多难、多元发展十个阶段,将电影文学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