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6期总第142期23图析武汉市近代城市规划(1861~1949)李百浩薛春莹王西波赵彬提要作为沿江城市中开埠较早的城市之一,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经历了前奏期、发展期、形成期和完善期四个时期,完成了“从三到一”①的过程,留下大量珍贵的规划图纸,包括已经实施和未实施的,本文通过对各个时期部分规划图背景、内容的分析,形象地描述了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关键词武汉近代史城市规划规划图文章编号1000-3363(2002)06-0023-06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B码头。汉口租界的建设改变了汉口的城市格局,由“沿河”转1前言变为“沿江”,商业中心由原来的汉正街一带转移到江汉路一带。业革命以来,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经历了产生、发展、工完善的过程,由于其先进性,产生了“国际化”的趋势,这种影响同样遍及武汉,尽管武汉近代城市规划是在被动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但其产生的影响及意义一直延续到现代,研究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的演变规律和内在特征,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价值。规划图作为城市规划活动的重要成果,是人们研究城市规划史的重要依据和对象,能够使我们更形象地了解其背景、内容及其隐藏的思想。2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图1汉口市与各租界略图从1861~1949年近90年间,武汉经历了近代化、城市化引自《武汉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8的过程,由一座以军事、政治为主的传统市镇逐渐转变为以商租界区的建设将西方规划理念、技术带入武汉,使汉口出业、经济、交通为主的近代都市。在这90年间,西方近代城市现了一大片新型市区,租界区内的街区结构和建筑风貌迥然规划理论同样经历了由产生到完善的过程,尽管武汉(商业、不同于其它区域。笔直宽阔的马路、整体统一的建筑、有效的交通)与西方城市(工业、居住环境等)近代城市规划产生的机空间组织与自然发展形成的旧汉口杂乱无章、嘈杂热闹的情制不同,但武汉成为西方城市规划理论重要的“实验场所”之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使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原一。根据武汉近代城市规划特点,将武汉近代城市规划历程来的敌视,转变为欣赏和羡慕。效率、环境、规划开始在普通划分为前奏期(1861~1905)、发展期(1905~1923)、形成期市民中引起重视。(1923~1945)和完善期(1945~1949)四个时期。从当时租界规划图中可以看到西方规划理念和手法与中国传统规划的区别。1850年代至20世纪初是西方近代城市3前奏期———租界和武昌商埠建设期(1861~1905)规划的理论酝酿期,汉口租界的初期建设仍旧采用西方古典主义手法。3.1汉口租界建设图2,是后期整理的汉口租界用地分区图,明确反映出各19世纪中叶是西方国家向外扩张的时期,中国的许多城租界的关系,以及内部的道路关系和用地性质,道路多采用方市成为西方倾销产品的场所,大大加速了国内城市的商业化、格网状、尽端式的布局,主要街道尽端都有高大的建筑物作对城市化。1861年汉口开埠,英国首先设立领事馆,划定租界景,注重展示建筑外部装修的豪华和高大气派。由于各国租(后期范围有所扩张),以后俄、法、德、日又相继设立租界,五界规划缺乏联系,导致整个租界区的规划存在若干不合理性,国租界相临,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租界区。租界地点选择在临如道路中断、三角地块等。同时由于租界用地功能、性质的相近旧市区的滨江地段,今沿江大道中段、江汉路以北、麻阳街同,以及对交通、供电、供水的连续性,各国租界的规划又显示下码头以南(图1)。随后各国在租界内开拓街道,修筑堤防和了一定程度的统一。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OOBZSO27),2001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人司[2002]40号)24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6期总第142期图2汉口租界用地分区图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志》绘制,武汉出版社,1996图4汉口第三特别区图(原汉口英租界)(1930)引自《武汉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8年图3汉口英租界规划图(1864)此图为最早的汉口英租界规划图,现存于大不列颠博物馆图3,是1864年英国人为汉口英租界作的规划图,规划面图5汉口日本租界全图(1930)积45813亩(约3015hm2),它是外国人在汉口所作的第一张规引自《武汉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8年划图。与其他城市不同,汉口的租界区没有避开老城区,另辟新区,而是毗邻老城区,且从城市整体入手,考虑到老城区的格局,规划的纵向道路基本上与老城道路平行。规划采用网格式分割,范围内沿江方向3条干道,其中1条为滨江道路,考虑到风向及地块的特性,规划了6条斜交于长江方向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