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梯形》教学设计《认识梯形》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梯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认识梯形》教学设计1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课时:2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基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3、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4、在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5、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三、总结。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教学反思:先从图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找出这类图形的共同点——探索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这样课的结构好,让学生在理解与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学习。《认识梯形》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梯形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教具准备:图形,剪子。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1.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那么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1)教师演示。教师拿出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把准备长方形框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量一下两线对边是否还平行。(3)归纳。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4)对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它容易变形,也就是不稳定性。你能举出例子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应用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2)找出相对应的底和高。(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讲解后,学生动手画高,72页“做一做”第2题。73页1题。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1)结合图说明,说一说梯形个部分的名称。提问:梯形的高是从哪一边到哪一边的垂线?高能不能画在腰上?完成72页做一做2,73页1题。在梯形中试画高。总结:梯形的高只能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中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它的对画垂线。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梯形的底和腰是根据对否平行来区分的。2)认识等腰梯形。(1)小组研究:每组一个等腰梯形,研究它的特点。(2)小组交流汇报。对折后两腰相等,并且重合。用尺子测量后,也同样得到两腰相等的特征。(3)概括。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三、巩固练习1、73页2题,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分别画出它们的高。2、73页3题。剪一剪。在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在梯形纸上剪一刀,使剪下的两个图形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那么另一个图形是什么形呢?四、课堂小结:你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认识梯形》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66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认识梯形的高及各边的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定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