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金华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上传人:是丹****ni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年浙江省金华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2022年浙江省金华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华一中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6分。答案一律做在答题纸上。)1.哲学和我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是()①哲学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②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③每个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哲学的起源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思想,这是因为()A.哲学太深奥B.哲学是哲学家和学者研究的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哲学是实践的产物A.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的总结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4.爱因斯坦谈到自己发现相对论时承认,“对于发现这个中心点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况来说,特别是阅读了戴维·休谟和恩斯特·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这句话表明A.哲学是“科学的科学”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思想和一般方法C.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和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C.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D.是否承认社会是客观的7.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9.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A.形而上学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10.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1.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天不变,道亦不变”;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B.辩证法、相对主义、不可知论C.辩证法、唯心主义、形而上学D.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12.“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粗,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主观性B.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意识由人脑决定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13.不论正确的意识或错误的意识,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角度考察,其共同点是:A.都是人的主观映象B.都是人脑的产物C.都是根源于物质的D.都是实践的产物14.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1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根源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6.关于庐山瀑布,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列对该诗句分析解读正确的一组是①“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紫烟”是诗人一种纯主观想象②“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字的使用体现出意识的能动性③“飞流直下三千尺”是诗人对客观存在的非真实反映④“疑是银河落九天”说明人的意识能有目的地改造规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7.“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局限)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①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④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8.子曰:“学而时习(实践练习)之,不亦说乎?”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①要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知识②学习旨在通过实践把握事物的规律③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认识的重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