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三)2012年9月我校以“三段六环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改革内容的课堂教学改革先后经历了“准备期——试验期——深入期”等几个阶段,现进入“完善期”。近一年来,中心教研组立足课改,通过开展学习、探究以及公开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等课堂活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部分教师已具有了较强的课改意识,课堂教学改革成绩喜人。但也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我们继续完善和努力。一、取得的成绩。1.教师普遍接受了课改新理念。学校通过组织大量的教师培训和各层次的学习交流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新课改的理念已被大多数教师接受,传统的“满堂灌”、“题海式”等课堂模式正在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大部分教师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三段六环”教学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2.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来,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上,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多了,教师的单边活动少了。教师能够走下讲坛,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交流着、促进者。课改重点承担教师适应了“三段六环导学”的课改新模式,这种角色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有效满足,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品质也正在形成。3.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小组讨论积极投入,合作学习初见成效,课堂气氛也更加民主、平等、和谐。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进步明显,体验到了做学习主人的快乐,初步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二、面临的问题。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学校自上而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方案”预期的目标看,推进效果仍然不够理想,面临许多问题。1.对高考的顾忌,极大程度上束缚了推进新课改的手脚。新课改后高考如何考,课改是否会影响教学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让一些教师产生种种顾忌。个别教师还不能抛开自己已形成的传统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生怕影响到高考的质量,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时顾虑较多,放不开手脚。“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未能真正内化教师的自觉行动。新课程强调教与学的互2.动,要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沟通、分享,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任然固守“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定学,没有很好体现学生应该怎样学,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学,忽视了教学中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要求。还有一些教师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缺乏教育创新,缺乏问题研究,身陷题海,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3.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新教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一些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师生互动频繁,学生讨论热烈,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成了好看、不中用的虚假课堂;还有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化”严重,导致“可操作性”“可控制性”差,部分学生成了听众、观众,参与不进来;一些教师在安排学生自学时,采取“放羊式”,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却让学生去“死啃”,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好的课堂其效果的保证,是靠情境的创设、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调动,思维的激活。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新教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4.学生课堂表现两极分化的倾向。课堂上,有些学生由于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他们的展示讲解具体准确,头头是道,却忽视了与其他学生的交流,课堂活动成为少数学生的表演,其他学生则默不作声,有些甚至钻空子闲聊,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5.部分教师自我成长的愿望不强、动力不足。一些教师因畏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改变,加之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导致积极性不高;还有些教师教育观念更新困难,教学创新精神不够,终身学习愿望不强,经验不够,影响到了绩效的产出;还有一些教师奉献精神不佳,合作意识淡漠,缺乏对学校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维护与支持;还有一些教师缺乏追求卓越的思想,得过且过,缺乏追求教学最高境界的思想。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意见。针对以上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从组织保障、校本教研、优化教学过程、学生小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以下六点举措:(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机制。各学科组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永昌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各科《课程标准》和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加深对课改精神实质的理解和国家对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明确本学科《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要求等,使之更加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中心教研组要加大对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督导评估的力度,通过高频率、全覆盖、全评价的常态调研,采取“推门听课”和公开课、检查课相结合的形式,在期末结束时要至少了解全校80的教师执行课改的情况,并把每一堂课作为评价本学期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定性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