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国:“十一五”天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黄兴国:“十一五”天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doc

黄兴国:“十一五”天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兴国:“十一五”天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2011年09月21日下面,我借这个机会介绍一下天津的情况。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到国家战略的重点,为天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天津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城乡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胡锦涛总书记给天津工作中提出的一些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循环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规划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切实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具有天津特点的发展路子。一是,坚持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我们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全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制定了加快实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绿色生态、观光休闲等现代农业生态,积极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技术,生物技术与健康,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航空航天、石油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等八大优势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比如我们的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了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火箭为一体的“三机一箭”的产业格局。比如我们的石油化工产业,形成了3500万吨原油开采,2200万吨炼油能力,构建起了原油、炼油、乙烯及下游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成为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基地。我们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贸、旅游、文化传媒、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服务业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坚持狠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国内大型的民营企业、中央大企业三股力量聚焦天津,先后实施了1120个大项目、好项目,总投资超过万亿元。通过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了产业结构,壮大了经济总量,增强了发展后劲。二是坚持加快科技进步,把发展纳入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应,积极深化部市合作、院市合作、市企合作,先后推出了五批10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联合开发了“天河一号”、“曙光”、“星宇”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了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工业生物研究所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国家级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照明、民用航空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综合科技进步的水平继续位居全国第三。去年9月份,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加快发展科技中小企业的战略部署,把这项工作作为建设创新性城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努力在全市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培育一大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为今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与后劲。“十二五”全市将筹集财政资金240亿元,在财政投入、金融服务、组织服务、工商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服务、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以及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实施了政策“聚焦”,目前涌现出一大批成长得很好的企业,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这些年我们在深化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综合改革配套区的优势,先行先试,破解了一系列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我们着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形成了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融洽会,创新型交易市场等,促进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激励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通过农村示范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战略,郊区现在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实施了大通关、无水港等等创新举措,对外开放门户的作用明显增强。推动边远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重大突破,初步建立其统一协调、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架构,为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我们在国有企业土地管理制度、职业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四是坚持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土地和环境的承载力有限,要求我们必须在科技和人才上下工夫,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拓展发展空间,破解发展难题。这些年我们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实施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高层次人才举荐,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十项人才工程,大力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划建设海河教育园区,我们投资400个亿,打造了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大赛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基地。创新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