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药理学及水产动物疾病用药1药物的定义和类型1.1定义:指对机体产生某种生理生化影响,并在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一定效果的物质。理论上讲,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或细胞代谢活动的物质都属药物1.2类型:药物多种多样,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1)天然药物:未经加工或仅简单加工的药物: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2)合成药物:以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药物:乙醇、乙醛;(3)生物技术药物: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新技术生产的药物:酶制剂、生长激素、疫苗等。2.1定义:大多数药物的原料一般不宜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必须经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剂型。粉剂、片剂、注射剂等2.2剂型的分类:药物多种多样,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1)液体剂型:如:注射剂(针剂)、乳剂、煎剂、浸剂,等。(2)气体剂型:如:喷雾剂;(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糊剂;(4)固体剂型:如:粉剂、片剂、胶囊剂。3.1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作用规律和作用方式,阐明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学科。简称药效学。3.2药物的治疗作用A对因治疗:药物作用在于消除原发性致病因子—治本B对症治疗:药物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的症状—治标3.3药物的不良反应A.副作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适反应。副作用是可预见的,但很难避免。B.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C.过敏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变态反应。过敏原可是药物、药物杂质、药物代谢物等D.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E.后遗反应:停药后药物浓度已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F.停药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1.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规律的学科。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2.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1)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吸收的快慢或难易受药物理化性质、浓度、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2)分布: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3)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过去称为代谢。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第三节给药方法2药浴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3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4浸沤法:5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缺点: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6涂抹法将药物涂于伤口。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7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优点:药效好;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第四节药物剂量2药物剂量的运用原则2.1药物剂量指防治疾病时的用药量,不同剂量不仅可以产生药物作用强度变化,还能产生质的变化。2.2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时用药剂量计算内服药:按吃食鱼体重计算外用药:按池内现有水体计算2.3药物剂量变动原则结合水产动物种类、年龄、健康状况及环境因素(水温,PH,有机物含量等)可适当灵活变动用药剂量第五节药物作用1)按药物作用时分布的区域性分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3.3动物方面的因素1)种属差异:如:淡水白鲳、鳜鱼和虾对敌百虫敏感。2)生理差异:不同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健康状况、遗传因素不同,对药物反应存在差异。3)个体差异: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4)机体的机能和病理状况:如肝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等。3.4环境方面的因素1)水温和湿度:药效一般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10℃,药效提高1倍。(也有例外)2)有机物:水体中有机物存在有时会影响药效。3)酸碱度:酸性药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四环素等在碱性水体中作用弱;碱性药物、磺胺类药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随pH升高药效增强。4)其他:如溶解氧、光照,等。1药物的种类根据药物作用对象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以下类型:1.1抗病毒药: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免疫制剂、病毒灵、中草药等;1.2抗菌药: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抗菌中草药、疫苗等;1.3杀真菌药:如孔雀绿、亚甲基蓝和制霉菌素等;1.4杀藻类药和除草剂:如硫酸铜、敌草快等。1.5杀寄生虫药和驱虫药:如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等1.6环境改良剂:如生石灰、沸石粉、白云石粉、活菌制剂等;1.7消毒剂和防腐剂:1)醛类:如福尔马林;2)氧化剂:如高锰酸钾;3)卤素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