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数除法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样六个教学模块。教材在编排时通过晨练、编制中国结、买羽毛球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小数乘除法的算理与小数加法和减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计数单位的累加,减少与细分,但在小数乘除法计算时,有一个计数单位再确定的过程,因此,乘除法较之加减法更难,学生学习也表现出更大的差异,研究小数除法这个单元对自然数、小数等数的运算有很好的迁移与借鉴作用。二、学情分析小数除法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法以及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他们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与人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计数单位的平均分,用小数的意义理解算理和用商不变的性质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形式上不同,本质上是相通的,就是计数单位的同步转换。但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时,“学生真的思考过余数还能分吗?”我们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部分学生思维停滞,并没有激发他继续分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余数能继续分,余数要怎样分”这个环节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另外,小数除法多变的种类、计算的复杂性以及算理的掌握,都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较难逾越的鸿沟。三、单元整合框架及教学目标:本单元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样六个教学模块。能否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角度,适当调整这六个板块的教学顺序,对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沟通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疏通单元内部知识点的脉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地编排“小数除法”的相关内容呢?我作了如下尝试:这是教材原安排标题例题安排例1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整数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以除数例4小数除以小数——被除数与除数小数位数相同一个数除以小数例5小数除以小数——被除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求商的近似数例6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例7、例8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9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10解决问题-结合具体情景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练习九解决问题-巩固提高以下是我对本单元知识点的分析整理由图可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小数除法》单元的起点,“一个数除以小数”其实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变式,其他知识都围绕这两种小数除法展开并逐步深入,且每个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掌握小数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就是本单元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我对“小数除法”的单元教学进行了整体重构,新课教学分成了四个教学板块,分别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循环小数及其规律”和“商的近似数”。即把原来“商的近似数”放到“循环小数”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之后,将三种求商的近似数方法放进同一教学板块,具体构思如下:这四个教学板块中,两种小数除法是重点,第一二两个教学板块是理解两种小数除法的算理,掌握它们的算法;第三个教学板块是在计算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认识商的另一种形态——循环小数,并探究算式中商的规律;第四个教学板块是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对小数除法的商进行处理。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如上,加上练习3课时,共计10课时。在重构中,我们还对例题进行了相应的改编:改编1:将例题1中“4周跑步22.4千米,求每周跑步多少千米?”改为“四位好朋友周末相约去郊游,为了能吃到丰富的早餐,他们决定,合起来买共花了22.4元,再AA制付钱,他们每人需付多少钱?”之所以这样改编,是因为纵观之前学习小数加法、减法、乘法时都是借用人民币元角分来理解算理;且河北版、北师版等教材中小数除法学习是采用人民币;从进率分析,人民币元角分相邻单位的进率是十,这与数字的十进制计数法相吻合,有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本单元学习商的近似数也是借用人民币来进行的,能自然过渡到后续学习。这样改编可以将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联合起来,把学过的和要学的知识联通起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