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热点教育事件(查看相关评论)1.浙江温岭90后女幼师虐童照引众怒。2.湖南老师下跪教育学生引争议被称教育悲哀。3.湖南湘潭湘机中学学生集体焚书事件。4.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学生江晨博国旗下讲话抨击教育制度《美好的自我》5.新闻纪实片《张丽莉》播出在各地受到广泛好评。6.全国范围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7.汶川地震舍己救人的教师群像。8.“李刚”事件。9.“绿领巾”“红校服”事件。10.校车安全。11.国培计划。12.免费营养餐。……热点一:今年,区文教局制定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工作实施意见”,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流动常态化。城区学校到农村学校流动任教的教师原则上每周期(或每年)占教师总数的5%—8%;城区学校片内流动任教的教师原则上每周期(或每年)占教师总数的5%—8%,乡镇学校镇内流动任教的教师原则上每周期(或每年)占教师总数的5%—8%。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区义务教育教师配置高位均衡。发表对这一举措的看法。教师交流制度到底可行否?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很多地方制定了中小学校长、教师的交流制度,江苏、河北、山西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条例,但当我们仔细想一想,这样的制度真的可行吗?首先从硬件条件说起,各个学校的硬件配置水平都有显著的差别,城乡之间尤为严重,对于一个已经习惯了PPT教学的老师来说,一下子进行板书教学无论对于教师本身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利的;从软件来说,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有适应期的,而这个适应期短则几个星期,长则可能半年,如果在花这么长的时间来让学生和老师相互适应,想必是一种浪费;对于一般的老师来说,3年的交流期反而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因此,我们得仔细得考虑一下这样的交流制度是否可行。热点二:2012年10名最美乡村教师事迹马复兴:用残臂给孩子插上翅膀22岁的马复兴试试给小学代课。好多家长看到没有手的马复兴当老师,更不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了,眼看着下麻尔村小学只剩下不到40名学生,就连他家正在上学的亲侄子,也被家里大人叫回家干农活了。许多人在背后议论他:“连手都没有,怎么教我的孩子学习?”这些话深深刺痛了马复兴的心。他默默下了狠心,开始每天坚持苦练教学本领。几个学生的家长,偷偷跑到学校想探个究竟。当他们躲在教室外面看马老师熟练写字、翻书时,他们放心地走了。在马复兴的努力下,如今村里适龄儿童没有一人失学。为了备课,马复兴要超常地付出,别人用半小时,他却需要好几个小时。翻一页书,他要借助两只断臂和嘴唇合力才能完成,刚把书翻开,当他去写字时书又合在一起,备一次课仅翻书一个动作他就得重复无数次。为了教学需要,马老师还练画画,学生们知道,马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付出很大努力。就是在这样的每一节课上,孩子们接受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马老师的一腔深情、一双巧臂,为他们树立起了人生的航标!这两年,一直有短信从兰州发来:“敬爱的马老师,如果你允许的话,我就叫你一声爸爸吧!我从小没有了爸爸,是你一家人照顾我,教导我,改变了……”发信人是2005年考入兰州理工大学的沈振轩。他原是湟中县上五庄的苦孩子,一岁时,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姐姐以及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的母亲靠着上西宁卖土豆、酸奶,含辛茹苦地支撑着家庭。马复兴和爱人赵玉花得知这一家人的窘困,很快把沈振轩姐弟俩接到自己家,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他们买新衣服、新书包,送他们上学。上初中时,沈振轩和姐姐随母亲搬到西宁。谁知,他母亲根本供不起一个西宁的高中生。“如果您放心,就把孩子交给我,我们供他上学,行吗?”马复兴和爱人得知消息后,再次把沈振轩接到了家里,送他读汉东乡高中,像一家人一样同吃同住了3年,终于使小伙子顺利考进了大学。1985年,马复兴与一位名叫赵玉花的小学老师喜结良缘,山村讲台从此有了一对连理园丁。当问起他们当初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赵玉花俏皮地说:“一个没手,一个腿瘸,所以就走到了一起呗。”赵玉花说:“马复兴乐观和坚强的性格吸引了我,同样是残疾人,我能理解马复兴的心情,我为他感到骄傲。”最近,赵玉华身体不好,经常会摔倒在讲台上,但是她依然坚持教学。如今,马复兴教数学,赵玉花教语文,夫妻共同战斗在三尺讲台上。如今,马复兴的两个女儿也要接过父母的教鞭成为老师了。马海蕾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女儿是马复兴心中的骄傲,父亲同样是女儿的骄傲:“小时候我向父亲要练习本,他经常不给,却总是见他给学生送本子。我们总怪他偏心。现在我才理解:女儿是他的义务,而学生是他的责任。责任才是他的生命。”如今马海蕾毕业在另一村当老师。小女儿也上了咸阳师范大学即将毕业。两代人的教鞭在延续。热点三:“最美教师”张丽莉、“虐童教师”颜艳红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