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出示正方形师:看屏幕,认识吗?师:这是一个(正方形)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生上台指。师完整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出示圆师:继续看,这是。。。。生:圆师:圆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生上台指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结束。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二、感知化曲为直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给图形标号。)师:给你一把直尺,(慢慢的拿出来)。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师:想想,用手势1或者2告诉老师……怎么想的?……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长,这可是要想办法的哦!敢不敢挑战?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1)荧光圈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怎样量它的周长?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把接头部分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这个方法很不错哦!(2)飞镖盘师:继续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怎么办呢?生:用线绕。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部分去掉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师:还有其他办法吗?生:滚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设计说明圆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圆,了解半径和直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鉴于本课时的教学属于计算公式的`教学,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1.循序渐进,逐层展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2.动手实验,突破关键。理解和认识圆周率是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关键。教学时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和认识圆周率,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计算、交流中发现和认识圆周率,理解周长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圆形硬纸板、圆规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圆的周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两辆车,车轮的大小不一样。师:明明和刚刚分别骑着自行车和踏板车,如果轮子只滚动一圈,哪个滚得远?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车轮越大,滚一圈就越远。2.引入:在课前,我们通过学情检测卡的内容,已经了解了车轮滚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的周长。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3)一条路,已修了。(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5)甲数比乙数少。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2)120页的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设计说明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