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讲授者:博罗石湾中心小学邓秋红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并能对一些乘法算式用简便算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学习重难点:培养学生采用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学习过程:教师说:今天陈老师想和大家比一比计算,看看谁的计算正确率高、速度快,有信心战胜我吗?活动一:和老师比一比口算要求:老师先出一题口算,你们可以直接抢答报出答案;然后由另一位同学给老师出题。老师说:14×2=?25×4=?15×2=?50×2=?35×2=?125×8=?……学生说:87×5=?99×7=?64×8=?14×7=?96×7=?12×5=?……(学生故意出难题,想刁难老师)老师说:刚才的比赛陈老师输了,但我不服气,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1:因为是1人对49人。学生2:因为我们出的题都是比较繁的,而老师给我们的题都很简单,结果基本上都是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老师说:你真是老师的知音,你很了解老师!接下来我们做同样的题,看看谁的速度快,活动二:教学新授知识出示:17×25×4老师故意在黑板上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速度慢,学生开始烦躁不安。老师说:你怎么计算的这样快,能教教我吗?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的过程。老师说:你为什么这样计算?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1:我是将后面两个数先相乘,这样计算就简便了。学生2:我的方法和他一样,原因是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结合律。老师说:你刚才说的太快了,老师还没有听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学生3:刚才我是把25×4,先进行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变的简便,理由是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老师说:张老师这次彻底的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同学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做到学以置用,真的很棒。接下来的比赛,张老师不再参加,但作为裁判,全班分成两大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得的星数最多,哪个组就是最后的获胜方。在比赛之前必须看清楚要求:(黑板)要求:1、在作业本上快速的演算出你的解题方法,并小声地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准备全班汇报。2、其他同学保持正确的坐姿,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听别人发言,如果不懂,可以向讲解的同学提问。依此出示比赛题:39×5×245×67×2老师说:通过几位同学的讲解,全班的速度有了一个飞跃,整体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了。第一轮的比赛结束,第一组获胜。第二组有信超过他们?好,那我们继续。活动三: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依此出示比赛题:2×(15×22)125×(17×8)请学生讲解计算的过程。注重介绍运用的定律。活动四:小组讨论介绍25×12的计算方法注重:学生方法的多样化老师说:要求:1、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的方法;2、完成要求1的同学可以上黑板演示解题的思路。学生1:25×12=25×(4×3)=25×4×3=100×3=300学生2:25×12=25×(2×6)=25×2×6=50×6=300学生3:25×12=(20+5)×12=20×12+5×12=240+60=300学生4:25×12=25×(10+2)=25×10+25×2=250+50=300学生5:25×12=(30—5)×12=30×12—5×12=360—60=300……(共有七位同学板演、讲解)老师说: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你可以比较、选择一下,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此出示比赛题:35×1832×125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①(3+2)×43×4+2×4②2×(11+9)11×2+9×2③20×5+4×5(20+4)×5(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3.观察、激趣、导入。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1.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