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道路交叉设计第一节、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原则分析上述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在无交通管制的交叉口,都存在各种交错点。其数量是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其中增加最快的是冲突点。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交叉口时,应力求减少相交道路数量。(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四路交叉口若没有左转车流,则冲突点可由16个减至4个,而五路交叉口则从50个减到5个。因此,在交叉口设计中如何正确地处理和组织左转弯车辆,是保证交叉口交通通畅和安全的关键所在。三、交叉口设计的内容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型式、确定几何尺寸(进口车道数、车行道道宽、缘石转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2.视距计算3.立面设计4.交通设计(标志、标线、信号灯)和渠化设计5.结构设计四、平面交叉口设计原则㈠设计基本要求①所有车、人通畅安全、②保证排水通畅㈡设计原则1.尽可能正交;无法正交时,斜交角度不小于45°、避免畸形交叉。2.正确选定计算行车速度。3.正确选定交叉形状、类型。选择合适尺寸,保证视距。形状:十、T、X、Y形、错位、多路交叉。类型:简单交叉、拓宽交叉、渠化、环交4.做好交通组织设计——交叉口车道数≥路段车道数5.保证通行能力6.竖向设计应使行车舒顺、排水迅速。7.公路或山城交叉口纵坡应较小。8.公、铁平交时两侧应各有50米直线,并保证视距。第二节交叉口的形式及其选择环交二、交叉口类型选择1.简单交叉口——交通量小的一般交叉口。2.交叉口拓宽——交通量大特别是左右转。3.渠化——直行及左右转交通量大或斜交、畸形交叉口。4.环交——多路交叉、公路交叉、交通量不太大。渠化设计三、交叉口的车道交叉口各相交道路的车道数,应根据交通控制策略、交通量、车道的通行能力及交叉处用地条件等决定。在城市道路上还应考虑大量非机动车交通的需要。从渠化交通考虑,交叉口最好按车种和方向分别设置专用车道,以使左、直、右行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能在各自的专用车道上排列停候或行驶,避免相互干扰,以提高通行能力。但在交通量较小的道路上设置过多的车道是不经济的,可考虑车道混合行驶。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1)左、直、右方向车辆组成均匀,各设一专用车道;(2)直行车辆很多且左、右转也有一定数量时,设二条直行车道和左、右转各一条车道;(3)左转车多而右转车少时,设一条左转车道,直行和右转车共用一条车道;(4)左转车少而右转车多时,设一条右转车道,直行和左转共用一条车道。(5)左、右转车辆都较少时,分别与直行车合用车道;(6)行车道宽度较窄,不设专用车道,只划快、慢车分道线;(7)行车道宽度很窄时,快、慢车道也不划分。在确定交叉口的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时,必须考虑我国城市目前自行车交通较发达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组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行驶,以保证交通安全。所设置的车道数,其通行能力的总和必须大于高峰小时交通量的要求,否则,交叉口会产生交通拥挤和阻塞的现象。由于受信号控制的影响,在相同车道数下交叉口车道的通行能力总是比路段上要小,所以交叉口的车道数不应少于路段上的车道数。为了充分发挥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应与路段通行能力相适应,一般情况下,交叉口的车道数宜比路段上多设一条。一、机动车道交通组织设计方法1.设专用车道①减小宽度,增加车道②拓宽设计当相交道路的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而车速又高时,若交叉口进口道仍然采用路段上的车道数,会导致转弯车辆和直行车辆受阻,分流与合流困难,且易发生交通事故。此时可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拓宽车道,以改善交叉口的通行条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拓宽的车道数主要取决于进口道的各向交通量、交通组织方式和车道的通行能力等。一般应比路段单向车道数多增加一至二条车道。进口道车道的宽度,应尽量与路段保持一致。如因占地等限制,需要变窄车道宽度时,最窄不得小于3m,一般在3~3.5m之间。拓宽车道包括右转车道和左转车道两种。(一)设置条件平面交叉符合下列条件时应设右转车道:(1)平面交叉角小于60°,且右转车较多;(2)右转交通量大,且为主要交通方向;(3)右转车辆所需车速较高;(4)有特殊需要。平面交叉除下列条件外应设左转车道:(1)不允许左转弯;(2)道路交通量很小,通行能力有富裕;(3)相交道路设计速度为40km/h以下,设计小时交通量小于200辆;(二)设置方法拓宽车道的设置方法是指在交叉口的进口道上如何实现增辟车道的方法。(1)右转车道设置方法右转车道设置方法是在进口道的右侧或同时在出口道的右侧拓宽右转车道。(2)左转车道设置方法左转车道是向进口道左侧扩宽,依据相交道路是否设置中间带和中间带的宽窄可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