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造船业谈全面质量管理的演变.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日本造船业谈全面质量管理的演变.doc

从日本造船业谈全面质量管理的演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從日本造船業談全面質量管理的演變陳弓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日本造船工業以其產品的優異性能,可靠的設計,極具市場競爭的價格,一直壟斷著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的地位。作為一種基礎產業,日本造船佔有40%-50%的世界市場份額。日本之所以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原因固然很多,但有效地推廣全面質量管理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1.日本造船業全面質量管理的沿革日本造船業最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已引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這其中的先驅者應當首推三菱重工(MHI)神戶工場(KOBEWORKS),儘管各船廠在推廣此概念時所取的名稱各異。到了七十年代,日本絕大多數船廠在質量管理方面基本上都已貫徹了TQC(TOTALQUALITYCONTROL)的基本原則。九十年代中期,日本船廠的全面質量管理在內容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在“全員參與”、“持續改進”方面日本造船業將TQM的管理精髓發揮到了極至。2.日本造船業全面質量管理的驅動力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之所以有如此深刻的變化,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因素:(1)全球社會政治和經濟因素的發展1956年,日本船廠逐漸在與歐州造船廠的競爭中顯示出優勢,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日本造船業呈現了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1973年隨著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全球造船業經歷了大衰退期,日本造船廠只能忍痛關閉了部分造船塢,以此來緩解供需的嚴重失衡。在痛定思痛之後,日本造船業意識到必須進一步提高本國造船業的質量,不能再盲目地推大產量,否則將自吞苦果。在這期間日本造船廠在質量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是(一)結合自身的佈局、設備、工藝現況,在《造船設計便覽》、《日本工業標準》(JIS)和《造船裝設計基準》(JSDS)這三個綱領性文件的基礎上,圍繞設計與生產加工兩大主要環節。各船廠都制訂了各自的《船舶設計標準》和《船舶建造質量標準》。(二)在組織機構上,各船廠紛紛設立質量控制(QC)部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查、互查以及第三方(船級社、船東代表)檢查的三級質量檢查、控制體系。進入八十年代以後,隨著韓國和中國大陸造船業的崛起,全球造船業的競爭空前激烈,加上日本造船業由於國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工成本上漲過猛以及日圓對美元匯率的大幅升值,日本造船業以往在人工成本上對於歐州船廠的競爭優勢已經轉變成劣勢,因此,他們更加強烈地認識到唯有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在今後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2)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日本造船的質量提高當然也得益於造船技術的迅猛發展,這方面首先是切割和焊接技術。切割技術方面從傳統的氧氣、乙炔火焰切割技術發展到等離子切割、激光切割,切割精度得到了大大提高,而且變型得到了有效控制;焊接技術方面,隨著二氧化碳保護焊、單面焊雙面成型技術的廣泛採用,不僅使焊接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焊接的變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最主要是焊接的質量,尤其是焊縫抗疲勞強度,抗衝擊性能指標的改善,都將焊接技術的運用拓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另外,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生產(CAM)技術全面推廣,殼塗一體化區域造船模式、成組技術的廣泛運用,一方面從技術上保證了船舶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為船舶質量全面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可靠實用的操作把手。特別是計算機輔助設計和生產系統的運用。在計算機屏幕上既可完成系統設計、系統/區域設計和區域設計,又可為現場施工提供圖面上各種工藝信息和管理信息,從而將設計轉變為計算機屏幕上的模擬造船,極大地避免了原來的平面圖紙設計所產生的大量返工問題,使“第一次就把船造好”有了技術支持和保證。(3)全球化世界的造船業一直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市場,儘管歐洲國家實行的造船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新興造船國家的市場佔有率造成了壁壘。但總體上,造船業仍然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進入八十年代以後,歐洲造船國家逐步取消造船補貼,市場的透明程度日益提高。而日本造船業面臨韓國、中國造船廠的低價位競爭策略,仍然能取得40%左右的市場份額,這其中主要還是得益於產品的質量和在船舶建造過程中向客戶所提供的優質服務。九十年代以後,日本造船廠紛紛建立符合ISO9000族標準的質量認證體系,從而保證了企業獲得長期的成功。(4)顧客至上在七十年代初,由於當時航運業的繁榮,船舶需求量極大,所以當時的日本船廠對於顧客至上的觀念比較淡薄。當時,有些油船和散貨船船東為了爭取到船廠訂造新船,用大力氣會同他們的銀行老板一起去敲船廠的大門,拜訪他們。到了八十年代,全球造船業進入了大蕭條,全球有100多家船廠關門倒閉。儘管八十年代末,造船市場一度供不應求,但只是曇花一現,隨後的市場一直面臨著供過於求的壓力。而客戶方面,船東對於造船設計技術的掌握程度突飛猛進,有些大的班輪公司如馬士基、長榮、中遠通過收購、合資等方式都建立了自己的船廠。有些船東在設計公司的協助下,在訂購新船時往往是拿著設計方案,讓船廠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