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绿色消费-消费经济学(各章问题解答).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0绿色消费-消费经济学(各章问题解答).pdf

10绿色消费-消费经济学(各章问题解答).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章绿色消费1.什么是绿色消费?它是怎样形成的?答:绿色,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它代表生命,代表健康和活力,代表人类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有益于身体健康,环境优美。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所谓绿色消费,就是以保护生态需要为出发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具体说来,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点:一是消费者在消费品消费中,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即无公害、无污染,安全、健康、优质的产品;二是注意生态环境,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不要污染环境,保持绿色消费环境;三是注重资源保护,包括对资源的节约、重复利用等内容;四是真正认识到绿色消费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要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要和安全健康,真正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的产生,表明人类要消除破坏消费环境的因素,重新建立起适于生存的绿色家园。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对人类的行为开始反省,“绿色”观念逐步形成。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经过4年努力,调查了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一书,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所产生的破坏力,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主张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1968年3月,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W.S.高达在国际开发年会上发表了“绿色革命-成就与担忧”的演讲,首先提出了“绿色革命”的概念。从此,“绿色”一词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1971年,加拿大工程师戴维·麦克塔格特发起成立了绿色和平组织。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成长的极限”报告,提醒世人重视资源的有限性和地球环境破坏问题。从此,人们开始努力去寻求生态、能源、人口三者的协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建立一种环境优美的“绿色文明”新境界。“绿色消费”就是在这一“绿色运动”中提出来的。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第一届世界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是实现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蓝图。《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一项全面的行动纲领,要求在全球、国家和地方三级以统一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处理环境发展问题。会议还发布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具体界定国家权利和义务的原则。《21世纪议程》将环境、经济和社会关注事项纳入一个统一的政策框架,具有划时代意义。2.人类目前正面临怎样的环境问题?如何营造绿色消费环境?答:人类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破坏了人类生活的环境条件第一,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增多。由于过度开发和过度排放,影响了生态平衡和大气、水环境,出现气候反常,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增多等一系列问题。第二,空气、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工业的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放,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成倍增长,加之农药、化肥的滥用,造成水质、空气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导致人类的疾病增加,体质下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正常繁衍。第三,绿地减少、有些物种灭绝。地球上原有2/3的陆地约76亿公顷的面积为森林所覆盖,而到上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目前,全世界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不仅大大降低了森林对空气和水的净化作用和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而且大大加快了物种消失的速度。第四,地球资源濒临枯竭。地球资源不是无限的,比如煤,石油等化石能源资源,是地球演变过程中花了上百、上亿万年的时间才形成的,很难再生,不加节制,很容易就会被开采殆尽。建设绿色消费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工程,也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根据5R的原则,坚持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增长模式去指导消费环境建设。第一,从人与自然相和谐原则出发,对绿色环境建设长抓不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要坚持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以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还须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在社会生产的发展中,要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加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力度,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淘汰高污染行业,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