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建英****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阶段检测(一)历史月考一、选择题(35个,每个2分,共70分)1.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应用B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水利工程的兴建2.元代著名农学家王桢曾这样描述某类生产工具:“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则远达,穴之则潜通,世间无不救之时,地上有可兴之雨。”材料反映出A.该工具为垦荒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B.人们一定程度上不再靠天吃饭C.播种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古代中国的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3.《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注重农业时令B.强调精耕细作C.重视历法指导D.尊重自然规律4.四川东汉古墓出土的画像砖,刻画了墓主人生前的宅院、池塘、大片稻田、山林和盐井;山东滕县出土的画像石,展现了墓主人大面积麦田之外,还有田庄中冶铁作坊工作和部曲操练的景象。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地方豪强威胁到君主集权C.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D.庄园经济的高度自给自足5.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是一种没有任何史料价值的想象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证明了炎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D.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6.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据此可知当时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B.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C.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D.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7.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C.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8.从朱熹开始,宋代的陆九渊(江西人)、明代的王阳明(浙江人)等,所有划时代的大思想家皆出自南方,要找一位能和他们媲美的北方大思想家并不容易;顾炎武(江苏人)、黄宗羲(浙江人)、王夫之(湖南人)等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和学术具有深远影响的先觉者,同样是南方人。材料主要反映出理学官方哲学地位强化B.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C.南方社会经济影响突出D.政府海禁政策有所松弛9.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得力于世界市场的出现C.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变动D.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稀10.明初,景德镇瓷窑中官窑有58座,民窑20座。明末时官窑有34座,民窑285座。这种变化反映出A.雇佣关系兴盛B.闭关锁国政策影响C.私营手工业的发展D.工官制度消失11.明朝中后期,江浙、福建一带大量引种番薯以及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棉花是种植地域最广的经济作物,在政府的鼓励下,出现“地不分南北,遍种于天下”的情况。这说明当时A.明政府强力干预经济B.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C.南北的饮食结构趋同D.农产品结构变化明显12.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13.宋代对餐饮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民间脯肉市场进行了刑法规范;对茶、盐等食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非禁榷品的质量标准也作了规定。这些政策A.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B.限制官营手工业发展C.完善了市场监管立法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并规定,“日出为市,日落闭市。”南宋都城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夜市繁荣。由此可知,南宋时期A.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B.南方的工商业市镇兴盛C.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D.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15.宋太宗下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宋仁宗景祐年间,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让步,允许沿街开设商店。这反映出宋代A.抑商政策有所松弛B.市坊制度依然存在C.不抑土地兼并政策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16.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清朝以后“今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