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17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虚词句式(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题型17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虚词句式(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pdf

题型17文言文阅读之实词虚词句式(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题型17文言文阅读之实词虚词句式解决文言文试题的根本是能够准确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才可以解决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翻译文言文根本是解决实词、虚词和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1.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一个同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厂读音。被称为词类活用。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3.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之间的转换,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4.巧译修辞句文言文中也使用比喻、比拟、借代、互文等修辞手法,要根据上下文灵活恰当地翻译。5.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译,译出的译文一定要准确保持原意,句子结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气畅达,文句形象生动,即符合常说的“信”“达”“雅”的要求。文言句式主要包含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等。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多在文言翻译中考查。因为其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语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障碍,直接的影响是译错句子,甚至会造成曲解文意,影响其他题目作答。本节重点讲解不单独命题的文言句式的特点与翻译,以及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高考文言文还算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范畴,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高考文言文长得怎么样?阅读材料的字数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选文本故事内容相对集中,语言朴实,多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笔者预计2024年高考仍然会从“二十四史”中选用文言文阅读材料。传记人物特点。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骁勇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能士。比如2016年高考选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晓典章制度,为民兴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等;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等;傅玮参与编纂文献。劝谏讲究策略,为官清正廉洁等。来护儿在瀛州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爱戴,且重视许诺,廉于财利,不修治产业,行军用兵,也颇有谋略,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2.命题形式新课标试卷三道选择题加两道主观题。一般选择题为3分,主观题中翻译题为8分,简答题为3分,共计20分。在目前有些模考试题中将选择题的第一道断句题设为了主观断句,也是通过选择来处理的。全国甲乙卷是4道试题,三道选择各3分,一道两句的文言文翻译。3.选材特点受篇幅限制,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删改,有时也选取经典设为作品片段。字数一般为600-800字左右,题材内容侧重人物传记,一般选自于24史。(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2.一词多义:包含120个实词及其他常考高頻实词一词多义的产生:①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②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③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④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⑤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120个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3.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4.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外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翻译的时候词义偏在“入”。5.常见双音节词6.词类活用: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1)名词的活用a.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中“日”是名词作状语,“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