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第1步:收到厂商的供货,若没收到发票(fāpiào),把采购单转到暂估单。暂估单对系统的影响:会把暂估数量回写至采购单的已交量;同时减少分仓存量的在途量、增加暂估数量及库存数量。暂估单不提供立帐功能,但可产生暂估凭证:借:原材料-暂估100贷:应付帐款-暂估款100第2步:收到发票后,暂估单转进货单。回写暂估单的已进货量,同时自动产生暂估回冲单,对货品分仓存量的影响是减少暂估量,同一仓库库存(kùcún)数量不变,进货单可立帐到收付款,(从下图可看到一笔暂估转进货的单据就是系统自动产生的暂估回冲单),若实收发票为150元,进货单的凭证为:借:原材料150贷:应付帐款150第3步:进货逐单回冲(huíchōnɡ)作业当进货单也切制凭证后,暂估单所切的凭证就会重复,相当于一批货切了两个凭证,所以下一步就要做进货逐单回冲(huíchōnɡ)作业产生一笔冲暂估单的凭证。借:原材料-暂估-100贷:应付帐款-暂估款-100暂估-全部差异调整主要流程:到货后:进货单、托外加工缴回单立帐方式均为收到发票才立帐,属性勾上立帐方式为第3项切凭证,税金不需要暂估,所以在进货单、托外加工缴回单不切税金的凭证。收到发票:收到发票后:到进货立帐收票作业录入发票、对实际发票金额立帐到收付款、产生应付帐款和对冲暂估款的凭证。调整进货的成本:当暂估价格跟收发票的价格有差异时:暂估月末处理(chǔlǐ),进行调整货品的成本,可生产不立帐的进货折让单或固定成本的调整单。若暂估价格跟发票实际价格一样,则不需要做暂估月末处理(chǔlǐ)。第1步:收到一批原材料,100个,预估单价为1元,总金额为100元。登打到进货单,立帐方式默认为3.收到发票才立帐,且属性勾上了立帐方式为第3项切凭证(píngzhèng)。应税内含,税率为5%,税金4.76,未税本位币95.24,因为暂估时是不暂税金的,故产生的凭证(píngzhèng)为:借:原材料95.24贷:应付帐款--暂估95.24第2步:收到发票后:到进货立帐收票作业进行录入发票、对实际发票金额进行立帐到收付款和产生对冲暂估款的凭证(píngzhèng)。收到发票后一般会有三种情况发生,分别为暂大、暂小和暂对(是指暂估的单价跟收到发票的单价无异)。情况1:暂估单价跟实际发票(fāpiào)金额没差异,只需要冲暂估应付款即可:借:进项税额4.76应付帐款--暂估95.24贷:应付帐款--进货100情况2:暂估金额比发票(fāpiào)金额小,发票(fāpiào)金额是120元,冲暂估款还要同时增加原材料金额。借:原材料19.05进项税额5.71应付帐款--暂估95.24贷:应付帐款--进货120情况3:暂估的金额比发票(fāpiào)金额大,即估大了。发票(fāpiào)金额为90元,所以要减少原材料金额。借:进项税额4.29应付帐款--暂估95.24贷:原材料9.53应付帐款--进货90.00第3步:暂估差额月末处理作业当收到发票并已对冲暂估款后,所以总帐的资料已是正确的,但对于进销存的进货成本和托缴回单的加工费却还没有调整。所以现提供了暂估差额月末处理作业。对进货单和托工缴回单有发生(fāshēng)估大或估小的数据进行调整。暂估差额月末处理作业可以选择产生折让单或调整单。暂估差额月末处理作业就是对暂估金额跟实际收到发票的金额有差异时,对货品的进货成本或托工费用进行调整。以保证货品成本的正确性。针对情况1:收到发票(fāpiào)的金额跟暂估的金额相同时,是不需要进行暂估差额月末处理的,因为进货单的单价或托工单的单价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调整该货品的成本。所以当暂估单价和收票单价相同时,只需要走第1、2步骤即可。针对情况2:暂估金额(jīné)比发票金额(jīné)小,发票金额(jīné)是120元,即估小的情况:产生一笔表头有调整暂估差额标志的且不立帐金额(jīné)为-19.05的折让单。或产生一笔表头有调整暂估差额标志且成本别为固定成本调增19.05元成本的调整单。下图为折让单:针对情况3:暂估的金额比发票金额大,即估大了。发票金额为90元。可以(kěyǐ)产生一笔表头有调整暂估差额标志且不立帐金额为9.53元的折让单。或产生一笔表头有调整暂估差额标志且成本别为固定成本调减9.53元成本的调整单。下图为调整单:差异调整的注意事项和基础设置当设置为差异调整后:进货流程的相关单据和托外加工流程的相关单据的立帐方式默认改为3.收到发票才立帐,允许(yǔnxǔ)手工修改为不立帐,但不能选择单张立帐。发票号码、预付等内容也不允许(yǔnxǔ)输入。在客户厂商(chǎngshāng)资料设定--帐款--会计科目下增加了:暂估应付帐款。暂估单、暂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