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健康教案2冶金行业职业危害防护一、为什么要学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二、什么是职业卫生三、什么是职业病一、为什么要学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二、什么是职业卫生㈠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⒈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⑴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⑵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振动;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等。⑶生物因素: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⑴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强度过大,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健全等。⑵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⑶由于作业方式不合理,或使用的工具不合理,或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机械设备与人不匹配、不适应造成的精神紧张或者个别器官、某个系统紧张等。⒊生产环境(职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⑴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如夏季的太阳辐射等;⑵生产工艺要求的不良环境条件,如冷库或烘房中的异常温度等;⑶不合理的生产工艺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作业环境不良,如采光照明不利、地面湿滑、作业空间狭窄、杂乱等。按其法规分为十大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⒈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墨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尘、铸造尘、炭黑尘及其他粉尘;⒉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⒊化学物质类: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苯、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有机磷农药等;⒋物理因素类: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及局部振动;⒌生物因素类: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⒍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环氧树酯、酚醛树酯、松节油、紫外线、焦油、沥青、油彩等;⒎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酸类、硫化氢、紫外线、放射物质、激光、三硝基甲苯等;⒏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噪声、鉻及其化合物、鉻酸盐、氟化氢、硝酸雾、硫酸雾、盐酸物等;⒐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鉻酸盐、焦炉烟气和氯乙稀等;⒑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棉尘、不良作业条件等。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⒈识别⑴经验法⑵类比法⑶工艺过程等综合分析法2.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OELs)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部分(GBZ2.1-2007)第二部分物理有害因素部分(GBZ2.1-2007)。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⑴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⑵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⑶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3.控制包括工程控制(粉尘、毒物的通风,高温的隔热,噪声的吸声、隔声、消声);管理措施(规章制度);个体防护措施等。⑴工程控制作业环境的工业通风是指通过排风或送风减少空气污染物接触水平的方式和过程。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混合通风同时使用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的通风方式。⑵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职业卫生防护用品防尘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服等;防毒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防放射性用品,如防放射性服、铅玻璃眼镜等;防热辐射用品,如隔热防火服、防辐射隔热面罩、电焊手套、有机防护眼镜等;防噪声用品,如耳塞、耳罩、耳帽等。使用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用品,绝不能选错或将就使用,以免发生事故。对使用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结构和使用方法复杂的用品,应进行反复训练,使使用人员能迅速使用。妥善保养防护用品,不但能延长使用期限,更重要的是能保证防护用品的防护效果。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保证个人防护用品充分发挥作用。⑶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在工作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