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有周一代之事,其关系于中国者至深,中国若无周人,恐今日尚居草味。盖中国一切宗教、典礼、政治、文艺,皆周人所创也。”夏曾佑的依据可能是A.中国有朝代的历史始于周朝B.礼乐文明是儒家学说的渊源C.周带来的国家认同与制度文化D.礼乐文明的地位高于儒家思想2.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也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孔、孟,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3.葛兆光先生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葛兆光说的常识是A.孔孟儒学B.董子新儒学C.宋明理学D黄顾王思想4.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排斥夷狄其思想退步落后5.魏晋南北朝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书籍的流传全靠手抄,于是就有一部分人专门以抄书为生,被称为“书工”“书手”,通称“书佣”。这些人必须有文化、书法好。以上表述可以说明魏晋南北朝A.出现社会大分工B.出现了早期雇佣关系C.士人群体的形成D.书佣推动书法发展6.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我国际遇悲凉,但此书于德川幕府时期流传日本,却受到重视,并由此发展出一门“天工学”,我国直到1926年方从日本传回一部翻印本。以上论述主要说明A.古代中国全面领先于世界B.科举制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C.专制制度抑制中国科技进步D.幕府时期日本已经对外开放7.18世纪,法国的狄德罗和百科全书派坚持斗争终于完成了《百科全书》35卷的出版工作,点燃了法国革命之火;而在中国,乾隆下令编纂《四库全书》,表现自己垂意典籍、“十全武功”。这表明A.法国的民主制度有利于文化传播B.中国的专制制度始终阻碍社会进步C.社会越专制对思想控制越厉害D.18世纪的西方社会已经领先中国8.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的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科举制度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9.中国的小说显然渊源于说书艺人所讲的故事,与戏曲在同一时期得到了发展。明代宫廷和官僚阶层学术空气的缺乏,也间接地促进了小说的发展。有一些文人探索创作的新路,用老百姓说的白话叙事。以上叙述揭示的小说发展的因素有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文化的勃兴C.明学术空气缺乏D.文化专制的迫害10.这一时期的主要画家充分利用了杭州地区绮丽的天然景色,使山水画发展到最成熟阶段。这一时期是马远残山剩水A.五代十国B.北宋C.金朝D.南宋11.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对世人来说已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在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样一种社会氛围带来的影响是A.中国社会僵化和科技落后B.明末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C.破坏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D.保证了中华文明领先地位12.16世纪来华的利玛窦等人风尘仆仆,万里东来,为的是移植宗教,结果却在中国开出了科学之花。但科学毕竟没有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没有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不久便湮没无闻了。上述论述表明A.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B.中国的宗法专制社会极端封闭C.西学东渐没有影响中国社会D.中国经验与西方科学不能接轨13.道咸年间,土地兼并的加剧,阶级矛盾激化,西方殖民者挟船坚炮利、商品鸦片大举入侵,这种空前的社会大变动,使一部分士子从古籍考证和玄学思辨中抬起头来,把目光转向现实社会。士子们的思想演变轨迹是A.从宋明理学转向经世致用B.从闭关锁国转向被迫开放C.从夷夏之辨转向中体西用D.从八股取士转向实业救国14.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希腊人探究一切事物,将所有的问题都搬到理性的审判台前加以考察。……世俗的人生观也是希腊人所独有的;他们坚信,人活着,最主要的事是完满地表现此时此地人的个性。”由此希腊人衍生出A.理想主义和个人主义B.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C.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和蒙昧主义15.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只局限于意大利,16世纪时,它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大批的印刷品激起了公众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极大热情,从而大大地促成了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