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重庆市巴川中学童永刚).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重庆市巴川中学童永刚).doc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重庆市巴川中学童永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方案重庆市巴川中学童永刚课题看云识天气班级2013级37、38班课型教研课教学批注教材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一篇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学生分析本文教学涉及到一些地理知识,尤其是云的形态辨识比较困难;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个专业知识较为遥远,缺少体验,没有经验。再加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也比较欠缺,因此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激趣引入文常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认识云及光彩品味语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展延伸设计理念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展示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本堂课教学设计遵循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多媒体直观地展示有关云象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识云象来巩固课文中的知识。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3、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2、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讨论交流学法指导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放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头脑来想,自主探求,获取知识。教学准备教师:上网查找云象的图片和有关光彩的谚语,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谚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预习感知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1、同学们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写法?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2、解题:标题中“看”可以理解为“观察”的意思,“识”可理解为“识别、推测”的意思。文章标题即点明了要介绍的事理。3、朱泳燚,科普作家。上海人,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他的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二、朗读课文,预习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形式阅读文章,自行扫清字词障碍。(1)读音:峰峦()一霎间()绫纱()匀称()丝绸()惆()怅稠()密(2)解释: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轻盈: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变化无常:变化多端,没有规律。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2、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提示:学会抓住重要句、段,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云是天气的“招牌”,亦即“脸色”,也就是说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可以识天气。明确2:文章首先从云的形态、变化说起,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识天气,接着介绍了可以通过云的形态、光彩现象来识别天气,最后指出看云识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及存在的局限性。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条理井然地说明事理,并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进行介绍的。(关键句、段:第二段说明可以根据云的形态识天气,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6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说明还可以根据云的光彩识天气。3、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结构。(1)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2)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1段:概述,引出下文。2段总说。2—5段: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