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XK5040数控立式铣床进给系统设计.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版)XK5040数控立式铣床进给系统设计.pdf

(完整版)XK5040数控立式铣床进给系统设计.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完整版)XK5040数控立式铣床进给系统设计湖南科技大学2007届毕业设计(论文)材料院(系)、部: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姓名:赵东方指导教师:黄开有教授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301学号:20031811362007年5月1(完整版)XK5040数控立式铣床进给系统设计材料清单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中期检查表4、指导教师评阅表5、评阅教师评阅表6、答辩及最终成绩评定表7、毕业设计说明书8、附录材料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机电工程学院`(教研室)2(完整版)XK5040数控立式铣床进给系统设计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生姓名:赵东方学号:2003181136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XK5040数控立式铣床进给系统设计2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3月5日开始至6月1日止3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1、陈宏钧主编,《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2.2、赵家奇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3、浦林祥主编,《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01.01.4、刘文剑主编,《夹具工程师手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01。01。5、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手册编委会编写,《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6月。6、徐圣群主编,《简明机械加工工艺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7、李云主编,《机械制造及设备指导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8。8、哈尔滨工业大学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1年5月。9、上海市金属技术协会编,《金属切削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年。10、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洛阳工学院,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编写,《机床夹具设计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1、李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12、孟少农主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2---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9。13、胡永生编,《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4.上Internet网查找相关的设计资料,获得的最新信息与权威资料4设计(论文)完成的主要内容:1、调查分析铣床的加工特点,确定新设计的数控车床的主要技术参数。2、进行新数控铣床的总体设计。3、完成进给运动的结构设计。4、完成控制系统硬件设计。5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1、据总体设计方案,绘制数控铣床总体图一张。(手工绘制)2、主运动的运动计算和强度计算,绘制主轴箱部件展开图A0计算机图一张。3、进行进给运动的运动计算和强度计算,绘制出纵向数控进给机构部装图A0计算机图一张.4、绘制数控铣床主轴零件图A1计算机图一张。5、根据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绘制控制系统电路图A0计算机图一张。6发题时间:2007年1月18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赵东方(签名)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表3(完整版)XK5040数控立式铣床进给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XK5040数控立式铣床进给系统设计起止时间:从2007-3-5到2007—6—1止学生:赵东方(签名)指导教师:(签名)系(教研室)主任:(签名)时间工作内容备注第1周至第3周(3月5日至3月25自己实习工厂日)第4周(3月26日至4月1学校组织的毕业实习工厂日)第5周(4月2日至4月8查询各类相关数据手册、书籍图书馆日)第6周(4月9日至4月15搜集设计的相关资料多方渠道日)第7周至第8周(4月16日至4月29整体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日)第10周至第11周(5月7日至5月20工艺过程设计及切削参数计算确定日)第12周(5月21日至5月27夹具设计日)第13周(5月28日至6月1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日)第周至第周(月日至月日)第周至第周(月日至月日)注:此表一式两份:一份存学院,一份发给学生。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人评语[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4(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