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书法的审美观.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中国书法的审美观.pdf

论中国书法的审美观.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万方数据论中国书法的审美观一、中国书法美的根源与实质二、中国书法审美观的文化关照2010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0卷第5期(总103期)杨锁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在不同文化关照下对其审美观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相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国书法的审美实质、审美意识与方式、审美境界、审美言意进行研究与探讨,揭示中国书法审美观的内在规律,从而为书法的审美活动提层面研究的深化与发展。家则致力于人道;在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宋代周敦颐“文以载道”与程灏、“心”“道”无二,“艺”“道”不二,人道也即天道¨J。显然中国的“道”经历了“天道”与“人道”的分野与合一人道不二,使得“道”的概念丰沛而悠远。其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长河中散发着迷人的光华。在这里,因此,中国书法美的根源与实质在于“天”,在于“人”,在于“天人合一”,实现着中国书法的理想。的最高境界。“道”原意是指道路,并非一个抽象的哲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逐渐上升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哲学与美学概念。在殷周时期,用“道”来概括天道与人道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而在先秦,关于中国书法的文化根性使得书法的审美观不仅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而且由于不同文化对美的崇尚不同,从而使得中国书法在不同文化支撑下呈现出了不同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的差异非但没有削弱中国书法的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书法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和促进,从而使其审美异彩纷呈。值得注意的是,书法史上在书法审美上的混乱往往是由于鉴赏者和创作者Xi’蛐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V01.30(SumNo.103)美观在书法意象审美中的必然选择。审美观是从事审美活动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必须持有的观念。以不同的审美观来关照书法,对其品鉴的结果则可能相异。审美观是建立在文化背景之上对美的认识和崇尚,文化的差异也势必导致审美观的差异。以不同文化为立场对历代书法经典进行解读则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评判。这是导致书法鉴赏结果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历史上书法审美判定的争议与混乱大多根源于此。而在探讨中国书法美的根源与实质的基础上,对统一的书法审美观则成为书法审美学中必须首先解供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依据,以推动书法美学在审美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致力于天道,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的“道”论,提出“太一”即“道”,“道”是“乐”和“美”的最高本原;在魏晋时期,玄学推崇“自然之道”,“道”之美就是自然之美;在隋唐,“文以贯道”给“道”赋于程颐的“文以害道”把理学与美学对立了起来;明清的的发展过程。在这里,人由被动遵循到主动为之直至“道”的境界其实就是“天”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中国书法美的根源在于“道”,“道”的境界即书法学或美学概念。“道”的概念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而“道”的论述基本上以天道与人道两条思路展开。以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40)),男,陕西扶风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Journalof[摘要】在分析书法审美的根源与实质的基础上对中国书法的文化支撑儒释道的审美进行了阐释与比较,提出了书法相对统一的审美观为自然与和谐。并对书法的审美实质、审美意识与方式、审美境界、审美言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书法的审美实质是“精神关照”、审美意识是“澄怀观道”和“澄怀味象”,审美方式为“直观感悟”和“味无味”。中国书法的审美境界可分为感境界、知境界、识境界、智境界和慧境界;书法的审美言意是“得意忘言”。汲取古人的智慧采用赋、比、兴的诗性语言来对书法的审美进行阐释,则是书法审【关键词]书法审美;审美境界;中国书法;审美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245X(2010)05-0079-05[收稿日期】2010-03—25[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杨锁强(1964一Sep.2010J292.1A万方数据在文化上的不对称所引起的。这种文化上的错位使得各自站在其所在的立场,对书法作品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评判。如书圣王羲之,梁武帝萧衍有“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赞誉,而唐代韩愈却以“羲之俗书呈姿媚”加以贬低。显然他们分别是以道、儒不同文化立场来评判,把王书以个人的好恶来取舍,并局部无限放大而做出的强烈主观的评价。而通过对儒、释、道在中国书法审美观上的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探求中国书法相对统一的审美观,为客观地鉴赏书法提供科学的依据。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在审美理想、审美方式、审美心态和审美特征上则表现出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准则就是和谐,这是儒、释、道文化的共同追求,但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道家的和谐观把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主要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而儒家则从“仁”、“义”、“道德”出发,主要解决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