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道思想对王羲之书法美学思想及书法的影响.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儒道思想对王羲之书法美学思想及书法的影响.pdf

论儒道思想对王羲之书法美学思想及书法的影响.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0卷第4期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v。1.20No.4竺!垒IANGOCEANUNIVERSITY(HUMANESCIENCE)Dec.,2003论儒道思想对王羲之书法美学思想及书法的影响阮忠勇(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摘要】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互补。儒家推崇“中和”之美,道家向往“自然”之趣。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是儒道并蓄,因而使他的书法艺术兼具中和、自然之美。【关键词】..儒道”互补;中和美;自然美;王羲之;书法美学【中图分类号】J292.23【文献标识码】Af文章编号】1008—8318(2003)04—0047—06OntheInfluenceofConfucianists’andTaoists’ThoughtsUponWangXizhi’SAestheticalIdeasofCalligraphyandHjsCalligraphyRUANZhong—-yongfHumaneCollege,ZhejaingOceanUniversity,Zhoushan316004,China)Abstract:TheoftheChinesecultureisthemutualcorrelationofboth“ConfucJanschoolandTaoistschool”.TheConfucianschooladoresthebeautyof“harmony”whereastheTaoistscholadvocatesthebeautyof“nature”WangXizlIi’saestheticideasof.calligra~ycombineonewiththeotherSOwellastomakehiscalligraphicartpresentthebeautyofbothharmonyandnalul~.Keywords:mutualcorrelationofConfucianismandTaoism;beautyofharmony;beautyofnatttre;WangXizhi;calligraphicaesthetics.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道”互补。儒家的艺术审美理想指向“中和”之美,而道家则崇尚“自然”之美。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深受儒道浸染,从而使他的书法艺术兼具儒家的“中和”之美和道家的自然萧散之美。其杰出的风格成就,自可使他雄视千古,流芳百世。一、儒、道思想对中国书法美学的影响1.儒家思想与书法美学的关系无论是社会秩序还是文学艺术,以孑L子为代表的儒家一向重视“中和”之美,它的哲学基础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中庸”作为一种哲学原则,使社会生活中各种相互矛盾的事物统一协调起来,这是孔子执着追求的理想。在儒家看来,美也是离不开这个原则的,违背了“中庸”就不能有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先王之道”之所以为“美”,就在于通过“礼”的作用使社会达到协调统一,而能如此,也就是“中庸”原则的实现。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并推崇“尽善尽美”的韶乐,都反映出他的“中和之美”的审美境界。由于各种艺术具有互通性,这种“中和之美”的审美标准自然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书法艺术。于书法而言,它便指向为一种和谐的、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美学风格。首先,书法上的这种美学风格具体落实在用笔、结构、布局等层次之内。诸如点画上的肥瘦、粗细、长短、方圆、干湿等;在用笔上有缓急、轻重、转折、偏正、藏锋和露锋之分等;在结构和布局上有大小、斜正、偃仰、向背、疏密、虚实之变等。每种技巧的运用,无非是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而在互为的两个极端之间进行调节而取其适宜的行为,并在同一层次的各种技巧之间又有相互协调合作的关系。只有每种技巧调节在最适宜的程度上(谓之“中”),才能有利于【收稿日期】2o03—07—28【作者简介】阮忠勇(197o一),男,浙江嵊州人,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__-——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48Jouran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HumaneScience)第20卷同一层次的各种技巧之间,达到协调统一(谓之“和”)。其次,在用笔、结构、布局三个层次之间,也应遵循“固中致和”的法则。张绅<法书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起伏隐显,阴阳向背,皆有意态。至于用笔、用墨,亦是如意;浓淡枯瘦,皆要相称⋯⋯行款中间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疏不至远,如织锦之法,天地之间,须得要耳。”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