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作业一(绪论至第三章).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学课程作业一(绪论至第三章).doc

教育学课程作业一(绪论至第三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学》课程作业一(绪论至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教育2、教育规律3、人的身心发展4、个别差异5、教育方针6、素质教育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2、请说明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及其教育贡献。3、请简要说明教育的经济、文化功能。4、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5、简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6、简述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7、简述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及其精神实质。8、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内容及其关系。9、简述我国小学教育的任务与培养目标。10、简述当代国外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11、简述教育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我国当代青少年的特征。12、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三、论述题1、论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作用。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3、论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4、你怎样理解“优等生”“差等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对“优等生”和“差等生”进行教育?四、案例分析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案例2: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案例4: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内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案例5: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案例6: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本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其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的目光、父母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为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