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LC与晶体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2)、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波形的影响。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4)、比较LC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二、实验预习要求实验前,预习教材:“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的有关章节。四、实验设备TKGPZ-1型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双踪示波器;频率计;繁用表。五、实验内容与步骤开启实验箱,在实验板上找到与本次实验内容相关的单元电路,并对照实验原理图,认清各个元器件的位置与作用,特别是要学会如何使用“短路帽”来切换电路的结构形式。作为第一次接触本实验箱,特对本次实验的具体线路作如下分析,如图1-6所示(见图1-6)。电阻R101~R106为三极管BG101提供直流偏置工作点,电感L101既为集电极提供直流通路,又可防止交流输出对地短路,在电阻R105上可生成交、直流负反馈,以稳定交、直流工作点。用“短路帽”短接切换开关K101、K102、K103的1和2接点(以后简称“短接Kxxx╳-╳”)便成为LC西勒振荡电路,改变C107可改变反馈系数,短接K101、K102、K1032-3,并去除电容C107后,便成为晶体振荡电路,电容C106起耦合作用,R111为阻尼电阻,图1-6LC与晶体振荡器实验电原理图用于降低晶体等效电感的Q值,以改善振荡波形。在调整LC振荡电路静态工作点时,应短接电感L102(即短接K1042-3)。三极管BG102等组成射极跟随电路,提供低阻抗输出。本实验中LC振荡器的输出频率约为1.5MHz,晶体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为10MHz,调节电阻R110,可调节输出的幅度。经过以上的分析后,可进入实验操作。接通交流电源,然后按下实验板上的+12V总电源开关K1和实验单元的电源开关K100,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D4和D101点亮。(一)、调整和测量西勒振荡器的静态工作点,并比较振荡器射极直流电压(Ue、Ueq)和直流电流(Ie、Ieq):1、组成LC西勒振荡器:短接K1011-2、K1021-2、K1031-2、K1041-2,并在C107处插入1000p的电容器,这样就组成了与图1-4完全相同的LC西勒振荡器电路。用示波器(探头衰减10)在测试点TP102观测LC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再用频率计测量其输出频率。2、调整静态工作点:短接K1042-3(即短接电感L102),使振荡器停振,并测量三极管BG101的发射极电压Ueq;然后调整电阻R101的值,使Ueq=0.5V,并计算出电流Ieq(=0.5V/1K=0.5mA)。测量发射极电压和电流:短接K1041-2,使西勒振荡器恢复工作,测量BG102的发射极电压Ue和Ie。调整振荡器的输出:改变电容C110和电阻R110值,使LC振荡器的输出频率f0为1.5MHz,输出幅度VLo为1.5VP-P。(二)、观察反馈系数Kfu对振荡电压的影响:由原理可知反馈系数Kfu=C106/C107。按下表改变电容C107的值,在TP102处测量振荡器的输出幅度VL(保持Ueq=0.5V),记录相应的数据,并绘制VL=f(C)曲线。C107(pf)100020003000VL(p-p)680mV360mV200mV(三)、测量振荡电压VL与振荡频率f之间的关系曲线,计算振荡器波段复盖系数fmax/fmin:选择测试点TP102,改变C110值,测量VL随f的变化规律,并找出振荡器的最高频率fmax和最低频率fmin。f(KHz)14381492153615961642VL(p-p)676mV670mV664mV656mV632mVfmax=1642KHz和fmin=1438KHz,fmax/fmin=1.1418(五)、比较两类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1、LC振荡器保持C107=1000p,Ueq=0.5V,f0=1.5MHz不变,分别测量f1在TP101处和f2在TP102处的频率,观察有何变化?答:无明显变化。2、晶体振荡器短接K101、K102、K1032-3,并去除电容C107,再观测TP102处的振荡波形,记录幅度VL和频率f0之值。幅度VL=1.16V频率f0=10.01Hz。然后将测试点移至TP101处,测得频率f1=9.98Hz。根据以上的测量结果,试比较两种振荡器频率的稳定度△f/f0:六、预习思考题1、静态和动态直流工作点有何区别?如何测定?本电路采用何种形式的反馈电路?反馈量的大小对电路有何影响?试分析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