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职参与对孩子的效用一个生态系统论的视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父职参与对孩子的效用一个生态系统论的视角.doc

父职参与对孩子的效用一个生态系统论的视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父职参与对孩子的效用:一个生态系统论的视角徐安琪张亮内容提要:本研究利用对上海城乡多阶段分层概率抽样调查所获得的892个夫妻配对样本资料,探究父职参与对子女的效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家庭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尽管父亲的参与意识、关怀陪伴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良好的亲子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方面的协调一致,对孩子行为表现的解释力更强。自1975年Lamb提出对父亲和孩子关系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之后,以往备受忽视的父职研究领域开始受到关注,30多年来西方的父职研究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众多研究测量父亲参与的水平、探讨父职参与的影响机制,与此同时,有关父亲参与育儿效用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也日趋活跃,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是考察父亲参与对孩子的成长发展究竟有何效用和通过何种渠道来施以影响,并获得了大量的经验研究成果。国内由于父职参与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尚未见到采用实证资料来估计父职参与对孩子身心健康和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因此,本课题的设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献综述国外的许多研究都指出父亲参与育儿具有积极效应,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探讨了父亲参与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一)父亲角色理论早期有关父亲效用的研究主要是把父亲角色和母亲角色相比较,即考察其异同,一些学者们认为父亲的性别角色榜样作用最为重要。因此,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方面,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影响。这些早期研究的设计非常简单,研究者们评估父亲与儿子的男子气,然后看二者在男子气得分上的相关程度,但并没有发现两者具有稳定的相关(参见Lamb&Tamis-Lemonda,2003)。角色理论认为,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父亲在儿童成长中最基本的角色是作为一个玩伴,父亲的主要抚养行为是与孩子共同做游戏。与父亲的游戏使儿童逐渐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诱发儿童对外部世界的好奇,而成功的探索经验又会使他们获得信心,面对陌生环境时会表现出勇气。有研究认为,父亲与儿童游戏的作用不能被母亲行为所代替(Tamis-LeMonda,2004)。Lamb(2000)等认为儿童与母亲的关系主要建立在母亲的抚养和敏感之上,儿童与父亲的关系更多建立在活跃的游戏中。儿童在遇到痛苦时更多地到母亲那儿去寻求安慰,而想玩时,则更多地想到父亲。(二)参与水平决定论上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研究父职的参与度对孩子的影响。大多数研究比较了传统家庭孩子的状况与父亲参与或承担主要照顾工作的孩子的状况,另外一些研究考察了父亲的参与水平对孩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父亲高度参与的儿童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更有同情心、较少的性别刻板观念,以及控制力更强(Pleck,1997)。美国耶鲁大学连续进行了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小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高、更聪明、精力旺盛、善交际、学习成绩更好。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星期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参见卢清、曾彬,2004)。Sagi和他的同事发现,与较少参与育儿工作的父亲相比,高度和以中等程度参与育儿的父亲,对孩子的独立性和成就动机期望更高,并能提供更多的支持;他们的孩子也更多地具有自力控制意识,即认为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是某种外部因素对自身遭遇的结果负责。随着父亲参与的增加,孩子的移情也增加,因此,父亲高度参与的孩子,所得的分数最高(参见Parke,2000)。但父亲的高度参与要以父亲、母亲都希望如此为前提,才会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当父亲是被迫承担照料子女的任务时——如父亲失业,母亲外出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妻子或许会认为丈夫未能承担养家的责任,而丈夫则会抱怨自己不得不干“女人的活”——照看孩子,毫无疑问,这种环境下的父亲高度参与育儿对孩子会产生不利影响(Lamb&Lemonda,2003)。关于父亲缺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无负面影响,在哪方面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Soren等(1982)回顾了70年代以来对父亲缺失与儿童认知发展关系的28个研究,发现有16个研究认为有决定作用,有9个研究认为父亲缺失对儿童认知发展无影响,有3个研究的结论是互为影响的(参见杨丽珠、董光恒,2005)。一些研究显示,父亲缺失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并无显著影响。Stevens等(2002)通过对6420个核心家庭和对14000个母亲及其孩子的追踪研究发现,父亲缺失与否家庭中的男孩与女孩并无显著差异,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下也能够得到发展。原因之一可能是在儿童生活中的其他男性,像朋友、亲戚,甚至电视或书中的男性形象提供了一个榜样。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儿童的性别发展中,同伴发挥的影响要大于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