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争论.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上的争论.doc

课堂上的争论.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函数单调性》案例分析数学教研组金红卫笔者正在进行市级课题《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试图通过问题情境设置自然地引入数学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能力。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函数单调性概念和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所以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计算学校花坛的长与宽。希望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函数解析式,讨论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引出函数单调性概念,进而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为激发学生兴趣,我设计一个“引例”:学校准备建造一个长方形的花坛,面积设计为16平方米。由于周围环境的限制,其中一边的长度长不能超过10米,短不能少于2米,求花坛长与宽两边之和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经过短暂的独立思考,也有部分学生进行了同桌间的讨论,学生把实际问题归结为如下的数学问题:设受限制一边长为x米,则2≤x≤10,另一边为x16米,求两边之和x16xy??(2≤x≤10)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学生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如何求最小值?很快,大部分学生能熟练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xxy16??≥2x16x?=8,当且仅当x16x?,即x=4时,ymin=8于是学生马上需要面对第三个问题:如何求最大值?虽然学生很想解决这个问题,但绝大部分学生束手无策,开始进行前后左右的交流与讨论——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状态,但缺少探究的方法与策略。笔者作为肩负启发、引导职责的教师,适时介入小组讨论,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生开始研究x取不同值时y值的大小。正当我暗喜学生步入了事先设计的轨道(研究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准备找一位学生来谈谈他的研究思路时,突然学生甲大声宣布(在我的课堂上允许学生不举手也可以发言)y的最大值为558,并且洋洋得意地告诉大家,他取了x=2,3,??,9,10,发现x=10时,y值最大。马上有许多学生呼应,给予肯定。但马上引来了学生乙的质疑:你又没有取遍区间2,10上的所有值,怎么可以说“x=10时,y值最大”呢?一些学生连连点头。学生甲不服气的说:“那你找一个比558大的值来啊?”结果自然是谁也无法说服谁。??课堂陷入了争论之中。――11此时,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我只好扮演起调解员的角色:一方面肯定学生甲的探究精神,尤其是赞赏能够研究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但希望他们能够证明x取其它值时,y值均比558小;另一方面肯定了学生乙的质疑精神,希望他们找出一个反例,如果找不出,可以帮助学生甲进行证明。论战双方冷静了下来,学生又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函数单调性概念逐渐浮出了水面。1、合适的问题的特点是什么?设置问题情境,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思考问题时,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同时积极展开讨论;在问题解决的同时,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但问题太简单,缺乏思维质量;问题太难,学生无法思维。合适的问题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之一:1重视情境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2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显然,本节课引例中“如何求函数的最大值”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问题,兼有以上三个特点,起到了激发兴趣、活跃思维的作用。2、师生双主体意识的如何体现?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强,能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联系新旧知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开展交流、讨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努力进行验证。教师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适时介入,进行引导、启发和梳理,洞察课堂中发生地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种问题,把握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在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很好体现的同时,教师的角色有什么变化呢?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合适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评价者。在新知识学习时,为学生提供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开展探究活动时,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研究;出现困难时,在鼓励的同时适时点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获得成功时,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同时分享学生的快乐。3、为什么学生会陷入争论?虽然学生甲的论证方法不够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