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原文杨时字中立,南剑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48733.htm"\t"_blank"将乐人。幼颖异,能属(1)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80397.htm"\t"_blank"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2)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3)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4)时与游酢侍立(5)不去(6)颐既觉(7)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4444.htm"\t"_blank"龟山先生。——选自《宋史·杨时传》问题:1、给加粗部分断句(限6处)。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指北宋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3、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6550.htm"\t"_blank"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这里的“朱”指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两句名句,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答案:1、一日见颐,颐偶瞑坐(4),时与游酢侍立(5)不去(6),颐既觉(7),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64444.htm"\t"_blank"龟山先生。2、程门立雪。程颐。3、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1.属(zhǔ):撰写。2.xī,一致的样子。3.见:拜见。4.瞑坐:打瞌睡。5.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6。去:离开。7.颐既觉:已经睡醒。译文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957683.htm"\t"_blank"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655.htm"\t"_blank"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11.htm"\t"_blank"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德性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故事来源“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53902.htm"\t"_blank"宋代著名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4844.htm"\t"_blank"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有一年,杨时赴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55456.htm"\t"_blank"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