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平均分人教新课标秋.docx
上传人:知识****SA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平均分人教新课标秋.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平均分人教新课标秋.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单元教学总述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单元内容简析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运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2.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前后例题的联系。单元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编排结构例31课时例1、例22课时例4、例51课时例1、例2、例32课时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平均分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课题平均分(P8~P9例1、例2)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1设计了让学生分少量物品的活动,并用直观图将分一分的各种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对比清楚地体现平均分的含义。例2呈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两种平均分物的情况之一:等分(分配)。承前启后乘法的意义→平均分→除法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化解措施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及归纳总结。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小棒、糖果若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5分钟)1.出示教材P7情景图: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发现那些信息?2.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怎样分才合理?3.小结,引出课题。1.学生观察后汇报情景图中发现的内容。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空。6=(1)+(5)6=(1)+(2)+(3)6=(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