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1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4.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1学习PPT教案.pptx

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1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是顺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主渠道进行循环流动的。前面讲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不同的,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的。而物质循环是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出现,是循环流动的。那么,生态系统中物质到底是怎样循环的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2、物质循环的特点氮循环: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碳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广泛地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沉积岩和生物体中,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同时碳又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碳循环还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亿万年来,在地球的生物圈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命的新陈代谢,往复循环、生生不息。碳循环: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碳的作用:糖、脂肪、蛋白质、核酸都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碳元素。碳元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即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特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识图作答:(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CO2的方式。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形式进行循环。(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和大气之间的循环。THEEN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THEEND